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麥道森 美股產業知識

麥道森 美股產業知識

2016/4/19蘋果日報的一篇標題,吸引我的注意,中央健保署打算幫醫護人員加薪(文章連結如下: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419/842025/),我沒有偏見,今年跨年夜,我家的小寶才因為肺炎住院,在醫院跨年,也見識到了醫護人員的辛勞,是該加薪,這些加薪的錢高達新台幣百億元,不用說當然是全民買單。

      但反觀美國,該不該加薪,都不是中央健保署決定,而是讓健保公司或者醫院自己衡量,這是因為這些健保公司或醫院,都是利潤中心,該找哪些有成本競爭力且品質好的醫院或醫生,該用哪些具有相當療效卻比較便宜的藥物,都是健保公司要津金計較的。

對投保的用戶來說,由於看病很貴,因此通常能力許多,都會投保健保,而健保公司家數不多(近年整併後僅剩6家),且病人在投保期間不能更換健保公司,因此享有明確的投資護城河。

      以目前最大的健保公司United Health來看,其財務面長期如下,ROE近乎15-20%,反觀台灣的中央健保卻連年虧損,實在是有效率很多。如果你想瞭解更多美國健保行業的概況,可以參閱下篇文章。

     

美國健保行業概況:

談美國健保行業之前,要先看看歐巴馬上任之後的健保改革計畫,歐巴馬積極推動美國全民納保,經過8年與國會、大法官等抗爭,終於在2015開啟了美國全民健保市場,許多州更通過,允許補貼健保保費,讓無力負擔者,能夠買得起一張保單。

 

我們先來回顧當時健保改革的計畫:

2009.11.7美國眾議院以220215票的表決通過,這可是自從1965年美國聯邦醫療保險體系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改革案!

在當時美國健保的狀況有幾個特點:

不同於其他國家,美國沒有全民健保,政府只經由MedicareMedicaid照顧65歲以上的老人和低收入家庭

    購買醫療保險取決於個人大部份美國人透過雇主買保險,但有些人選擇加入私營保險計畫。

    個人醫療保險費用以驚人速度攀升,比平均薪資增長的速度快四倍,;高達一半的個人破產申請,大多有部分與醫療支出有關。

   各保險公司只許可到特定醫療院所就診,否則不予給付。

除非急診,否則必須先看家庭醫生;如果情況複雜,由家庭醫生開具轉診單,再到保險公司認可的專科醫生看診。華盛頓一位婦女顳顎關節不適,必須等一個月才見得到專科醫生。

 

健保改革計畫內容

    時間金額:為期10年、總規模達1.1兆美元

    涵蓋範圍:要求大多數美國人需購買醫療保險,聯邦政府對於無力負擔保費者提供補助;將把目前沒有健保的3600萬民眾(15%美國人口)納入全民健保體系

   (將要求幾乎所有美國人都必須納保,沒有納保的民眾比須繳納罰金,金額大小

在歐巴馬的健保制度下,其實有幾個明顯的受害者, 如保險公司,因為需要推出平價的健保方案,讓民眾能夠購買,這也是為什麼2015Q4的財報,也就是美國平價健保市場開張時,許多健保公司雖然營收大增,但獲利卻不見增長,就是因為這些低毛利甚至流血競爭的低價醫療保單。

 

補上2015Q4的平價健保比率。

此外,健保改革的經費來源,耗費龐大,因此針對製藥公司以及醫療器材公司收取license fee,也導致這些公司的營業費用增加。

但,這不代表健保公司都沒有投資機會,在健保公司的上游,出現了一個行業,叫做藥品福利管理者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aer),就是明顯的受惠者,目前美股獨立上市的PBM僅有快捷藥方(美股代號:ESRX),而健保公司United Health也在近年併購了一家PBM業者,專注於美國的兩大藥局的CVS,也有很大的業務在PBM上。

 

下篇文章,我們來介紹美國健保及週邊體系的供應鍊,這裡面可是有不少寡占、長期穩定、利潤豐厚且具有投資護城河的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