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國務院: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到2015年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通過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有效拉動消費需求;通過增強工程技術能力,拉動節能環保社會投資增長,有力支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意見》明確了當前促進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的四項重點任務。一是圍繞重點領域,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水準全面提升。加快發展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提高技術水準;創新發展模式,壯大節能環保服務業。二是發揮政府帶動作用,引領社會資金投入節能環保工程建設。加強節能技術改造,實施污染治理重點工程,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綠色建築、交通行動。三是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擴大市場消費需求。繼續實施並調整節能產品惠民政策,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計劃。強化能效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實施力度。繼續採取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節能照明、高效電機等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擴大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範圍,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出租車、物流車補貼試點。拉動環保產品及再生產品消費。完善環保產品認證制度,放開液化石油氣市場管控,擴大農村居民使用量。開展再製造"以舊換再"。推進政府採購節能環保產品。政府普通公務用車要優先採購1.8升(含)以下燃油經濟性達到要求的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擇優選用純電動汽車。抓緊研究制定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實施方案。四是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競爭力。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轉化,推動國際合作和人才隊伍建設。
《意見》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強化約束激勵,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和政策環境。一是健全法規標準。加快制(修)訂節能環保標準,完善法律法規,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二是強化目標責任。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完善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大對重點耗能企業的評價考核力度。三是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四是拓展投融資管道。支持綠色信貸和金融創新,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等債務融資工具。五是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等政策。制定和落實鼓勵余熱餘壓餘能發電及背壓熱電、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上網和價格政策,落實燃煤電廠脫硫、脫硝電價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完善城鎮污水、垃圾處理收費等政策。六是推進改革創新。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深化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開展生態文明先行先試,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七是加強節能環保宣傳教育。加強生態文明理念和資源環境國情教育,普及節能環保知識和方法,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實習記者 毛萬熙)
電商銀行"攻防戰" 信用卡業務或率先淪陷
钜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新華社國際金融資訊網) 2013-08-12 08:49:33 Blog談新聞 評論(0) 上則 下則
房屋二胎年息6趴建地年息4%www.banks.tw公司信貸5千萬7天速撥,二胎房貸年息6%,土地貸款年息4%,歡迎電話洽詢!
互聯網金融"旋風"越刮越猛。繼餘額寶大出風頭之後,阿裡金融"虛擬信用卡"即將面世,基金淘寶店最快9月初上線;騰訊發布微信5.0版,主要應用方向是金融理財,京東商城、新浪、巨人等互聯網公司也紛紛"殺入"……面對互聯網新金融的壓力,傳統銀行已不能穩坐"釣魚臺",開始進軍互聯網和電商;基金、券商、協力廠商機構正在紮堆開發淘寶、微信等線上平臺,不僅推出大量類餘額寶產品,更在費率上大打出手。"機構天下"今起推出系列報導,探討互聯網金融到底是顛覆還是融合?由銀行扮演的金融服務會不會被互聯網公司取代?傳統銀行、券商、保險等金融機構如何應對……
興業信用卡網上商城將關閉 銀行"療傷"欲置之死地而後生
就在阿裡金融計劃推出信用支付服務之際,興業銀行卻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發布了一則"停業"公告,稱從8月31日起正式關閉興業銀行信用卡網上分期商城。
此舉立即引來一片唏噓。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解釋稱,傳統的信用卡網上分期商城,雖依託銀行千萬級的客戶數據,但由於其經營模式受到商城規模有限、特色不鮮明等因素影響,效果未必達到預期。鑒於此,興業銀行也在思考此類業務更好的運營模式,將對內部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現階段先行對網上分期商城業務進行調整。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隨著信用卡產業的發展和互聯網金融的崛起,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受到了挑戰。"各家銀行也在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自身的業務經營模式,有所為,有所不為。"他稱,互聯網金融是發展大趨勢,興業銀行也在積極探索嘗試。
銀行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像這樣無限期關閉信用卡商城,這在銀行業尚屬首次,但也並非完全出人意料。實際上,作為商業銀行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的"一步",多數業內人士均認為目前國內銀行信用卡商城的經營大多數都不盡如人意,"興業銀行此舉,或許真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呢!"
一位中小股份制銀行人士介紹,截至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網上商城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完全由銀行自己去管理運營;另一種則是完全外包給其他公司或平臺運營。該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的信用卡網上商城,大多數都是作為銀行信用卡積分服務的一種配套或者延伸,更多的是提供給信用卡持卡人的一種增值服務,並未真正成為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一塊'陣地'。"據瞭解,由於商品少、價格高、存在分期手續費等原因,信用卡網上商城與京東、淘寶、蘇寧易購等"電商大佬"競爭並無優勢。今年6月,被譽為"中國最佳商業模式"的信用卡購物平臺億佰購物突然申請破產,大量信用卡用戶通過銀行已支付了貨款,面臨無法收回貨款的風險。
與此同時,大型電商不僅在新型金融服務領域開疆擴土,目前對商業銀行傳統的信用透支業務也虎視眈眈。不少互聯網人士興致勃勃,稱"旅遊、零售等行業已經被互聯網顛覆,下一個就該是金融了。"
很多銀行開始謀求"突圍",建行推出了善融商務,獨立進軍電商;民生銀行幾大股東也在近日宣佈將成立民生電商;中信銀行去年成立了網絡銀行,今年更是打造異度支付這一包含了二維碼支付、NFC支付、全網跨行收單等多產品的品牌;而興業銀行此次關閉信用卡網上商場,極有可能是為某些戰略的推進所進行的業務調整。興業銀行方面表示,目前該行一方面不斷通過各類促銷活動和業務創新來加大與網上支付機構的合作,提高網上支付客戶的占比和交易量;另一方面,近期分別推出了總行和信用卡中心的微信服務平臺;另外,還在網上商旅平臺、OTO促銷等方面也在做不少嘗試。
但到目前為止,上述業務都沒能為銀行帶來持續、穩定的利潤。
阿裡金融信用支付呼之欲出 銀行信用卡業務再受"侵蝕" ? ? ?
對於商業銀行尤其是許多中小銀行來說,個人信用卡業務是重要的業務增長點。根據華夏銀行最新發布的2013年中報數據,上半年,該行發放的個人貸款和墊款1212.21億元,同比增長20.4%;其中信用卡貸款113.62億元,同比增長達43.6%,遠高於其他個人貸款業務的增速。
如果掌握了龐大客戶群的支付寶進入信用支付這個高速成長的領域,結果無疑是顛覆性的。
市場訊息稱,拖延4月之久的阿裡金融信用支付本周將在上海推出。但支付寶方面的人士回應,早在3月初支付寶就曾宣佈會在4月中旬在浙江、湖南推出信用支付業務,但最終沒能成行。"所以我們這次不會再給出確切的時間,否則會很被動。上述傳聞可能並不符合實際情況。"該人士稱。
但銀行界人士,尤其是信用卡業務部門人士對阿裡金融的信用支付業務保持高度警惕,已多次召開高層會議商議對策。甚至不惜借行政力量阻止阿裡的"業務侵蝕"——阿裡金融的行為有違反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的嫌疑。
銀行信用卡業務如此懼怕阿裡,是因為阿裡信用支付掌握了龐大的客戶數據——它太瞭解客戶了。
淘寶上留的收貨地址是大學的宿舍,從年齡看這個客戶可能還是個在校大學生,信用額度不能給太高;這個客戶的手機號碼是139+區號,說明他很有可能是第一批用手機的人,年紀應該不小了,經濟實力也應該不錯,信用額度可以調到最高的5000元;再看這個客戶連續在淘寶上買了上萬元的家電,應該是掌握家庭財政大權的主婦,信用額度也應該調高……只要客戶在淘寶上有交易記錄,支付寶和阿裡金融就會對這些資訊進行分析,給出信用額度,在1元到5000元之間。阿裡金融事業部總裁胡曉明表示,用戶在通過信用支付借錢時,資金來源是和阿裡金融合作的銀行。在借貸產生的過程中,阿裡金融向簽約接受信用支付的商戶收取每筆1%的服務費,這是信用支付的唯一收入來源。繼快捷支付後,支付寶將向信用支付邁進。其目標客戶是支付寶用戶,包括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
掌握龐大、翔實客戶數據庫的阿裡信用支付能把風險降至最低,而且能把銀行信用卡部門十年都未實現的盈利瞬間實現。
對於阿裡金融計劃推出的信用支付服務,多數業內人士持看好態度。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孫陶然稱,"這將是互聯網行業尤其是互聯網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他還透露,每天為幾千萬人提供信用卡還款、水電煤氣繳費等公共繳費服務的拉卡拉,正醞釀推出理財產品等相關金融服務。
京東商城聯席董事趙國慶更直言,信用支付服務為互聯網金融行業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和方向,但是也需要相關的規則去約束。
"即使阿裡所謂的信用支付推出來,短期來說影響並沒有那麼大。"有業內人士認為,首先,支付寶的信用支付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支付寶本身並不具備透支功能,信用貸款是由合作銀行來提供,只是由阿裡方面提供擔保,實際上與銀行是合作關係。其次,從規模來看,一年下來阿裡方面所能提供的擔保額度也就360億元左右。對銀行體系的信用支付規模來說,談不上很大的沖擊。
數據左右未來 搶主動權爭搭金融服務平臺 ? ? ?
不只在信用支付領域阿裡金融讓傳統的"金融貴族"們"顫抖",幾乎在任何他所涉足的領域都是如此——阿裡小貸是為數不多的真正線上發展的p2p模式;6月13日,支付寶推出餘額寶服務,短短半個月,合作夥伴增利寶便一舉登上貨幣基金用戶數的首位。此外,騰訊宣佈發布微信5.0版,主要應用方向是金融理財,並將與旗下財付通合作推出支付功能……
浦發銀行中小企業部負責人認為,掌握了客戶背後的大量數據是阿裡巴巴所向披靡的根本原因。盡管銀行也掌握客戶數據,但銀行內部或者部門分割,或者防火墻隔離,這些數據並未被有效利用。
某協力廠商支付公司CEO更是直言,銀行所有的產品都是標準化的,不會為了某個公司幾萬元的貸款專門開發一款產品。銀行也不會跟蹤一個企業的資金流和貨物流。"銀行只關心企業從銀行這裡借了多少錢,到時候這筆錢能不能還上。所以我們開玩笑說銀行就是超級當鋪。"
但是近年來伴隨著銀行傳統業務、息差優勢等不斷下降,互聯網金融又迅速崛起,商業銀行也不得不重視起互聯網業務的潛力。分析人士認為,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洶湧來襲,商業銀行也並非完全沒有優勢。比如,在支付方式的選擇上,銀行系網上商城就比普通的電商平臺更具優勢。客戶在淘寶、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平臺上購買商品,只能通過儲蓄卡、信用卡一次性付款、信用卡在線分期這三種模式付款,且大多數信用卡發卡行不允許客戶在小型電商平臺申請信用卡在線分期付款,客戶在購買電腦等大件產品時,往往要承受較大的還款壓力。而銀行系網上商城不僅允許客戶通過信用卡在線分期,還支援客戶利用貸款購買商品。此外,工行、招行等自有的網上商城不僅支援信用卡分期付款,更加引入了團購、聚便宜、限時搶購等時下流行、引人眼球的營銷規則,大有與電商"一爭高下"的決心。
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謝平認為,未來的商業銀行主體形式可能將由實體機構演化成為網絡平臺,通過整合、應用包括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尋引擎和雲計算等關鍵技術,實現互聯網式的支付結算、投融資業務、信用評估、風險管理、事後控制、研究分析等功能模塊,一方面為小規模的"自金融"獲得提供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交易平臺,另一方面則為大規模的、涉及面更廣的、更為復雜專業的金融服務,如供應鏈金融等,提高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平臺。
"互聯網金融的競爭中,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化並不會給銀行帶來太大的業務壓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說,"但是其對交付管道和交易模式所形成的顛覆對銀行來說才是最大的挑戰,因此各家銀行也都在搭建自己的平臺,先行把握管道主動權。"
"對於小銀行來說,自建平臺不僅投入太大,而且受限於自身的資源稟賦,平臺流量和規模都不會很理想。"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表示,一些具有集團背景的銀行,則可以參考民生電商的模式,比如中信集團、光大集團下面設立電子商務公司,集團內部證券、信託等多個金融機構可以與之對接。
來源:
中國廣播網採訪獲悉,光上個月四大行存款就流失近萬億。
利率市場化是否引發攬儲大戰?從眼下苗頭看來,許多中小銀行戰意十足,五大國有銀行卻意興闌珊。有分析指出,小銀行將為生存而戰,但五大行沒有這個必要。
利率市場化,簡單說,就是政府放開控制,金融機構自行決定利率。
今年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在吹利率市場化的風,一陣強過一陣。
6月24日,時隔15個月之後,央行再度將利率市場化單獨提出,稱:
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大程度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7月20日起,央行出重大舉措,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
但有分析師指出,幾乎沒有銀行會動用這種"變化"。人們認為取消貸款利率下限不會帶來什麼不同。
因此利率市場化最核心的部分備受關注:放開存款利率管制。
其實,央行正在為此做準備。8月9日,中國證券報稱,存款保險制度推出步伐有望加快,年內可望成行。這是央行施行存款利率市場化步伐節奏的明確信號。
去年6月,央行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0%。
隨後,多家股份制銀行紛紛上調存款利率攬儲。
光大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等均上調了存款利率。
五大國有銀行還是按兵不動。
興業銀行工作理財經理高鑫接受中國廣播網採訪時表示:
因為興業銀行在網點、數量上,不如這五大國有銀行那麼多,所以說就需要通過價格上的優惠來吸引更多的存款。
那麼為什麼五大國有銀行毫無戰意?
財經評論員葉檀這樣認為:
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成為資金競爭中沖在前頭的人,他們也沒有這個必要,而且對於這五大行來說的話,他的資金的充裕度是比較高的。
如果央行放寬這個存款準備金率的話,那麼釋放出來的大部分資金是轉進五大行去的,所以對於五大行來說,它對於資金的需求,它的饑渴症就不是那麼明顯。
中國 經濟 文 / H.Lin 2013年08月12日 08:21 來源:華爾街見聞
香港《南華早報》週一報導,中國政府正私下向重點城市和省份提供金融刺激,來幫助它們維持地方經濟增長。
此前中國農行已向上海提供一筆巨額貸款,幫助其建設中國大陸第一個自由貿易區,這同時也發出了非官方金融支援的信號。
政府和銀行業消息人士告訴《南華早報》,上周農行與上海政府簽署協定,將向後者提供2500億元信貸,這相當於上海去年GDP的12.5%。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高級官員已多次重申,北京不會推出任何全國性的刺激措施來避免經濟大幅放緩。但消息人士稱,北京不排斥提供"非官方經濟刺激"來幫助上海等重點城市提振增長的可能性。
消息人士稱,其他銀行可能也會很快採取類似貸款計畫,對上海和廣東等省市提供支援。
一家國有銀行與上海這樣的城市簽訂如此巨額的貸款協定,這被認為是罕見的。
上海經濟的持續增長,對於中央政府確保全年7.5%的GDP增長目標而言,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為保增長,北京推出了4萬億元刺激計畫。但此舉招致了許多學者甚至一些政府內部人士的批評,他們質疑刺激計畫的效率。
據《南華早報》看到的政府內部檔,農行稱將支援"關鍵國際旅遊和度假項目的建設,尤其是上海迪士尼樂園項目",同時也將"在上海自貿區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農行確認與上海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定",但拒絕透露詳細資訊。
中國7月社會總融資創21個月新低 新增人民幣貸款和M2增速超預期
來源:
據中國央行週五發佈的資料:
7月份社會融資規模為8088億元,市場預期為9250億元。該資料比去年同期少2434億元,創下21個月新低。不過1-7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0.9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13萬億元。
其中人民幣新增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的87%,為2011年9月以來最高。7月人民幣貸款新增為6999億元,市場預期為6400億元。7月數據同比多增1598億元。
7月M2同比增長14.5%,市場預期為13.9%。7月增幅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個和0.6個百分點。
據央行網站:
國際
來源:
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稱,10月份,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淨進口國。
EIA本周發佈的短期能源展望稱,中國石油進口量將達到每天645萬桶,超越美國的623萬桶。中國年度進口量將在明年超越美國。
EIA報告稱:
中國石油需求穩步增長,驅動中國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另外,美國石油產量增加,石油市場需求平常,也是一個因素。
報告稱,10月份,中國每天將消耗1100萬桶石油。美國消耗量是每天1860萬桶石油。
報告稱,10月份,美國原油等石油產量將上漲到每天1240萬桶。中國產量是457萬桶。
明年,中國石油淨進口量將達到每天657萬桶,將超過美國的571萬桶。
報告稱,2011年至2014年之間,美國石油產量將上漲28%至近每天1300萬桶,主要產出來源是葉岩油、緻密油和墨西哥深海油田油。中國同期產量將增長6%,達到美國產量的1/3。
報告還稱,2011年至2014年之間,中國液態燃料消耗量將增長13%至每天1100萬餘桶。美國同期需求量將保持在1870萬桶,低於其2005年消耗峰值的2080萬桶。
美3D列印巨頭二季度收入飆升(附股)
北京新浪網 (2013-08-12 06:56)
Kepo Electronic Co., Ltd.
We are the specialized manufacturerMakes the buzzer series product
□本報記者 楊博
美國最大的3D列印公司之一Stratasys日前公佈的財報顯示,公司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16%至1.07億美元,每股盈利45美分,同比增長41%。此前美國另一家行業龍頭3D系統公司的財報顯示,受益於印表機和其他產品收入的強勁增長,該公司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5%至1.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業內人士稱,市場對3D印表機產品和服務的興趣正在不斷增長,需求十分強勁。
產品銷售收入增幅超100%
Stratasys(NASDAQ:SSYS)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020萬美元,同比增長118%,服務銷售收入1630萬美元,同比增長104%。當季毛利潤5040萬美元,同比增長93%,但由於開支上升,當季該公司凈虧損280萬美元,不及去年同期的盈利300萬美元。
Stratasys在業績聲明中表示第三季度初始的銷售動力仍然積極,預計今年增長強勁。該公司將今年的收入預期從此前的4.3-4.45億美元上調至4.55-4.8億美元,非GAAP盈利預期從1.8-1.95美元下調至1.75-1.9美元。
此前美國另一家3D列印龍頭3D系統公司(NYSE:DDD)發布的財報顯示,受益於印表機和其他產品收入的強勁增長,該公司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長45%至1.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當季凈利潤達到930萬美元,同比增長12%;毛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51.3%上升至51.8%。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3D系統公司來自印表機等產品的收入同比增長108%,達到5420萬美元;來自列印材料的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2%至2930萬美元;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9%至3730萬美元。
綜合來看,截至第二季度,Stratasys已經連續12個季度實現兩位數以上的銷售收入增幅,此前的第一季度銷售增幅就達到三位數。3D系統公司也已連續14個季度實現兩位數的銷售收入增幅。
3D系統公司首席執行官雷切特勒表示,受益於產品和服務的加速採納,公司產品正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另有其他公司高管,表示3D列印行業正處於長期增長週期的初級階段。
今年以來美股市場上的三家主要3D列印公司股價都有不俗表現。今年以來Stratasys股價累計上漲17%,3D系統公司股價上漲28%,規模更小的ExOne(NASDAQ:XONE)股價上漲148%。
行業併購提速
去年底以來,美國3D列印行業的併購交易持續不斷,主要公司都在通過併購拓展業務線。今年第一季度,3D系統公司以2.6億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收購Co-Web公司100%的股權,後者是一家消費定製3D列印產品製造商。2月,3D系統公司以5.3萬美元價格收購3D列印程式設計商Geomagic公司全部股權。
5月,3D系統公司宣佈收購增材製造和傳統製造服務供應商RPDG集團,後者專註於注塑成型、數控加工、模具鑄造、模型製作和快速成型服務。業內人士認為,3D系統公司此舉意在將其業務線從消費拓展至工業製造。
一直以來,美國市場上的兩大3D列印巨頭中,3D系統公司以消費類產品見長,而Stratasys更擅長的是工業用途3D列印,占工業市場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3D系統公司將業務觸角拓展至工業製造領域的同時,Stratasys也看好消費3D列印領域的前景。6月,Stratasys宣佈以4.03億美元收購桌面3D印表機新貴MakerBot,後者主攻桌面型甚至更輕量級的普及型3D列印產品,迄今已佔據桌面3D印表機銷量第一的寶座,累計銷量超過2.2萬台。而就在半年前,Stratasys還以14億美元價格收購了以色列3D列印製造商Objet,後者同樣是桌面3D列印領域的佼佼者。
此外各家公司還在金屬3D列印領域施展拳腳。7月中旬,3D系統公司宣佈完成對鳳凰系統公司的收購,後者是法國一家用鐳射直接燒結金屬粉末的3D印表機製造商。本次收購價1510萬美元。
Stratasys公司董事會主席史考特此前也曾透露稱,公司內部已經成立了專項小組為進入金屬3D列印領域做準備。他表示,金屬3D列印與公司現有的非金屬非生物技術兩條腿走路,才是更合理的發展模式。史考特表示3D列印領域充滿太多的機會,其仍在尋找金屬3D列印領域的收購對象。
三星押注OLED 巨資收購德國Novaled
2013年08月12日 08:37:24來源: 中國證券報
0
8月10日傳出消息,全球消費電子巨頭韓國三星公司斥巨資收購了德國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企業Novaled公司。而最近的種種跡象顯示,三星公司十分看好這種具有產業顛覆性的顯示器技術,一方面通過收購加緊儲備和推進OLED顯示屏技術,另一方面則通過量產和降價等手段,加大OLED電視的市場推廣力度。
巨資收購Novaled
《華爾街日報》8月10日的報道稱,三星9日通過其子公司與德國OLED廠商Novaled公司達成協議,將以2.6億歐元(約合3.47億美元)價格收購後者。
三星將通過子公司Cheil Industries以及三星電子公司收購德國Novaled。三星Cheil Industries子公司主要製造OLED顯示屏電子材料。據報道,Cheil公司將會收購Novaled公司50%股份,而三星母公司佔股40%,其餘10%由三星風險資本子公司獲得。三星收購Novaled公司市場早有猜測。早在上月,《華爾街日報》就曾報道稱Cheil與德國Novaled公司在商談收購事宜。
據悉,Novaled公司於2001年由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和德累斯頓技術大學合創,其專門生產顯示屏及發光設備的OLED材料,員工大約有130人,主要客戶為三星。
盡管三星在生產大尺寸OLED顯示屏方面仍然面臨技術挑戰,但三星仍然斥下重金投資OLED技術,它的目的是在亞洲顯示屏領域裏獲得比其對手更大的優勢,而該技術不像液晶顯示器技術那樣容易被對手模倣和追趕。今年7月底三星電子曾表示,三星Display今年資本開支已高達6.5萬億韓元(合58億美元),大部分用於擴張OLED生產設備。
OLED電視大幅降價
除了花巨資實施技術儲備,三星在OLED電視的推廣上也推出重大舉措。8月11日,據彭博報道,三星公司宣佈,擬將其在韓國市場上銷售的OLED電視價格由1500萬韓元(約13000美元)下調至990萬韓元(約8900美元),降價幅度高達三分之一,目的是促進OLED電視的銷售和普及。
今年6月27日,三星弧形OLED電視機在全球首次於韓國上市。該產品顯示器為55英寸,銷售價格約為1500萬韓元。三星電子副社長、電子影像顯示器事業部負責人金炫奭說,該公司生產的弧形OLED電視機的最大特點是畫質更清晰,顯示屏無"壞點",可帶給用戶更好的視覺體驗。該款電視機也被看作是三星今年下半年搶佔全球電視機市場的"戰略性"產品之一。
美OLED龍頭股大漲
佐證三星電子擬發力OLED市場的資訊,還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國股市。
8月8日,美國OLED顯示器技術龍頭公司Universal Display (Nasdaq證券代碼:OLED)公佈了遠超預期的二季報業績,並刺激該公司股價在9日的交易中一度大漲逾20%。
季報顯示,4-6月該公司凈利潤和每股收益分別為1540萬美元和0.33美元,同比大漲40%和43%。營業收入4940萬美元,同比上漲了65%。上述業績均創下紀錄新高。超預期業績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OLED顯示器材料銷售收入的大幅增加,整個二季度,Universal Display的OLED顯示器材料銷售增加了111%,實現收入2710萬美元,佔全部銷售收入的一半以上。在其全年業績預測中,Universal Display公司預計收入將達到預測區間的上限,即1.25億美元。
公司在財報中指出,OLED材料銷售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面板廠商尤其是三星公司的大量採購。目前,三星、LG、松下等公司都是Universal Display的OLED技術授權使用客戶。
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OLED顯示屏廣泛應用於智慧手機,由於OLED顯示屏能耗低、畫質好,其在電視領域的應用也越發流行。
據市場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數據稱,到2017年OLED顯示屏市場規模有望從2012年的80億美元增至200億美元。
而2013年1月,專業研究機構透明度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到2018年,全球OLED的市場份額將由2012年的49億美元增加至259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達31.7%。這一增長速度將遠遠高於3%的全球顯示器市場的整體增幅。
三星公司此次收購的Novaled公司正是全球OLED市場"錢景"廣闊的例子。持有Novaled公司20%股份的風險投資公司eCAPITAL首席執行官約瑟夫‧派特對《華爾街日報》稱,三星的收購報價相當於Novaled 2012年營收的10倍和稅前利潤的100倍。而近年來Novaled營收年增長率更是高達約50%。派特稱,Novaled在下一代OLED電視市場的利潤空間巨大。目前智慧手機是OLED應用最大的領域,2012年佔據OLED 71%市場規模,分析師預測2015年電視領域會超過智能手機成為OLED應用最大的市場。
8月7日,全球最大的顯示器製造商LG公司已經宣佈,將從2014年下半年起大規模量產OLED面板。目前,制約OLED技術推廣應用的主要障礙是高昂的價格和較低的良品率。如果相關廠商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解決上述瓶頸,OLED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
高盛報告相中八大"創造性破壞"行業
2013-08-12 08:09:32來源 中國證券報 | 作者 楊博
電子香煙
高盛報告指出,電子香煙給吸煙者帶來的損害較傳統煙草低99%,並能提供相似的吸煙感受,且價格更低廉。這一創新有可能"改變美國煙草市場的現狀,加速傳統香煙銷量的下滑"。在過去兩年中,電子香煙市場規模已經翻番,達到10億美元,高盛預計未來幾年電子香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到2020年佔整體香煙行業市場銷售額的逾10%,利潤額的15%。
高盛指出,美國香煙行業的定價權一直處在奧馳亞(NYSE:MO)、Lorillard(NYSE:LO)以及雷諾美國(NYSE:RAI)三大巨頭的控制下,這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傳統香煙銷量下滑帶來的影響,並驅動了三家公司盈利溫和增長。但電子香煙將改變這種狀況。在這一領域,技術佔據著關鍵地位,更小規模的公司可能樂於接受較三巨頭更低的利潤率。高盛認為,Lorillard最有可能受益於此,該公司2012年收購了電子香煙製造商Blu公司,後者佔據電子香煙市場40%的份額。此外NJOY和Logic兩家私營電子香煙公司也會受益。擁有萬寶路香煙的奧馳亞最為危險,因其主要依賴傳統煙草的銷售。
癌症免疫療法
高盛報告預計,到2025年,黑色素瘤、肺和腎臟癌免疫治療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至150億美元,而"這可能僅僅是一個開始"。免疫療法是通過重新訓練免疫係統來殺滅癌細胞,相比於化學療法,其不會對機體內其他細胞產生傷害。
盡管免疫療法仍處在研究階段,但高盛認為其未來有望像化療一樣普遍應用,一旦證明有效,目前的癌症治療方法將失去市場份額。公司方面,百時美施貴寶(NYSE:BMY)在三種類型癌症的治療研究方面都已步入第三階段,相對於競爭對手處於明顯領先地位。默克公司(NYSE:MRK)和瑞士羅氏制藥也擁有一些有前景的產品,但落後於百時美施貴寶。
LED照明
過去十多年時間裏,LED照明的應用經歷了多次轉變,從手機到電視等各種產品,下一步該技術將可能用於改造普通照明。高盛分析師認為,LED照明是一個"有數十年機會的產品",能夠節能50%-85%,且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預計到2015年的市場滲透率將升至80%,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0億美元。目前LED照明還處于初級階段,佔整體照明市場份額不到5%。高盛看好克裏科技(NASDAQ:CREE)公司,後者80%-85%的LED銷售來自于普通照明產品,高於同業10%-20%的水準。此外高盛認為臺灣晶元光電(Epistar)也將受益,後者是中國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可替代資本
資本市場的創新令再保險行業面臨風險,隨著可替代資本進入市場,傳統的再保險商將不得不通過重新調配資本來適應新情況。
養老金和其他傳統投資者正在開始將資金投入財產巨災再保險,以尋求高收益。盡管這一趨勢尚處于初級階段,但高盛預計未來將不斷增長。巨災再保險是一種證券化的再保險產品,通過發行巨災債券、巨災期權、巨災期貨等金融手段,實現風險在資本市場的分散。其中巨災債券是分散風險的新途徑,擴大了以前僅有的再保險這條途徑。當約定條件巨災發生時,保險人可以不返還本金給債券持有人,但巨災沒有發生時,保險人就要按約定返還本金和利息給持有人,且其回報率要高於市面上的其他債券的回報率。
巨災債券是可替代資本中的最大組成部分。高盛表示,如果養老金通過重新配置部分組合加速介入這一市場,再保險商創造有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回報的能力將永久性被削弱。
天然氣發動機
目前天然氣成本約每加侖1.5美元,較柴油低40%,同時在交通運輸工具上使用天然氣發動機正變成現實。機會最顯著的是長途貨運,因其成本節約優勢更為明顯。高盛分析師最看好發動機製造商康明斯(NYSE:CMI),後者擁有天然氣引擎點火技術,一直為卡車行業製造最廉價的發動機。高盛對加拿大西港公司(NASDAQ:WPRT)給予賣出評級,該公司與康明斯和中國濰柴都有合資子公司。此外高盛提到清潔能源燃料公司(NASDAQ:CLNE)是為交通運輸提供天然氣燃料的最大供應商。
雲計算
高盛分析師指出,雲計算已經給傳統的以個人電腦為中心的軟件和硬體開發服務模式帶來巨大衝擊,取代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客戶服務模式,目前已經是網絡軟件的時代。高盛稱軟件定義網絡(SDN)將突破十年來網絡設備領域陷入的瓶頸,預計雲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美元。不過由於網絡通常有較長的替代週期,高盛預計SDN的採納將在未來五到十年緩步發生。
高盛指出,雲計算領域已經產生了新的行業領軍企業如VMware(NYSE:VMW),同時令一些曾經的行業巨頭面臨巨大挑戰,比如戴爾和惠普等。盡管投資者最初預計思科(NASDAQ:CSCO)可能受到衝擊,但該公司去年開始轉變策略,在SDN業務領域表現較好。高盛同時認為博科通信(NASDAQ:BRCD)可能陷入掙紮的境地。
3D打印行業
高盛報告稱,3D打印行業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並預計未來幾年增長將進一步提速。3D列印能夠為復雜的設計提供更低成本的製造手段,且相比於傳統製造業更容易進行個性化定制,目前在汽車業、製造業和航空業都出現需求。
高盛分析師指出,波音在利用3D列印技術生產300個不同的飛機零件時,每個零件實現25%-50%的成本節約。行業諮詢機構Wohlers預計,3D打印行業在2013-2020年的年增速有望達到23%,到2017年年收入達到60億美元,2021年達到108億美元。
高盛指出,以設備發貨量計,Stratasys是美國最大的3D列印製造商,佔據工業市場50%的份額。3D係統公司是第二大製造商,該公司一直在並購,2012年佔據工業市場18%的份額。
大數據
社交媒體、博客等帶來了網絡信息量的大爆炸,高盛分析師認為在處理海量數據方面,下一代數據庫和更新的技術是必要的,因此有類似於Hadoop,Mongo DB,HBase和Cassandra等大數據平臺湧現出來。
高盛指出,大數據項目的投資回報"將取決于抓取有用資訊的能力"。Teradata(NYSE:TDC)是這一領域的最大受益者。Informatica(NASDAQ:INFA)的一個相關產品也已被臉譜公司採用。Qlik Tech(NASDAQ:QLIK)和Tableau軟件公司(NASDAQ:DATA)也都受益於數據增長
其他
科技巨頭移動戰略成果漸現 互聯網指數年內漲28%
钜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3-08-12 08:52:08 Blog談新聞 評論(0) 上則 下則
Invest in Forex with FXTMwww.forextime.comTight Spreads Starting from 0 Pips.Start Trading with Forex Time Now!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8月12日晨間消息,據FT中文網報導,1年前,投資者擔心,隨消費者從臺式電腦轉向移動設備,Facebook、穀歌與Pandora等公司可能難以適應這一轉變。但科技股大漲基本打消了這些疑慮,投資者正在獎勵那些迅速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建立其廣告品的企業。
Gary Goldberg Financial Services的投資組合經理奧利弗-普爾施(Oliver Pursche)表示:"我們都知道移動技術代表科技的未來,但直到6個月前,你還感覺不到這些企業明白如何跟上移動技術的進展。"
股價上漲對有望進行下一批備受關注的首次公開發行(IPO)的企業而言是個好兆頭,尤其是Twitter。在廣告商和投資者眼中,Twitter把自己定位成"移動優先"的企業。
最近受益最大的是Facebook,在上月發布的第二季度業績凸顯出其移動廣告銷售強勁增長之後,如今其股票交易價高於2012年5月的IPO發行價。該股自那以來已經上漲了近50%。
在流播放提供商Pandora今年迄今上漲了115%,本地商業評論網站Yelp上漲了175%。花旗集團表示其互聯網指數今年上漲了28%,超過大盤走勢。
穀歌比其他企業更早解決了人們關心的移動廣告收益緊縮效應,股價上漲26%。這延續了始自2012年後半年的漲勢,盡管該公司最新業績遜於分析師預期。
美媒:BlackBerry有意下市 激勵股價漲近8%
钜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2013-08-10 03:52:43 Blog談新聞 評論(0) 上則 下則
臺北市大亞當舖-鈔急好貸www.dar-ya.com.tw/籌錢救急不困難,大亞當舖輕鬆辦請撥打02-27422211(24小時專線)
智慧手機製造商BlackBerry (BBRY-UK) 週五股價大漲,係因報導指出該公司有意轉為私有化。
在《路透社》報導之後,該公司盤前股價上漲9%至10.08美元。
根據報導,雖然尚無立即性的交易,但BlackBerry執行長與該公司董事會正考慮轉為私有化,以便在公司掙紮時期獲取一些喘息空間。
曾經是智慧手機巨擘的BlackBerry光輝不再,今年第二季全球市占率下滑至僅僅2.9%,與市占率近80%的Android設備相差甚遠,就連後起之秀微軟 (Microsoft) (MSFT-US)的全球市占率也可輕易勝過BlackBerry。
根據《路透社》報導,目前BlackBerry私有化的議題仍僅在討論階段,且不清楚是否認真研議中。
但即使準備下市,其過程也將充滿波折,端看Michael Dell想讓戴爾公司私有化的過程多麼艱辛就可瞭解。
臺北時間03:00,BlackBerry上漲0.72美元或7.80%,報 9.94美元。
亞馬遜CEO拿什麼重塑華盛頓郵報:公開信有暗示
2013年08月11日 02:59 南方都市報 我有話說(7人參與)
郵報上世紀中期"掌門"凱薩琳·格雷厄姆(右)。
《華盛頓郵報》被收購翌日,該報頭版報導跟收購有關的新聞。
格雷厄姆家族本周宣佈以2.5億美元價格將《華盛頓郵報》出售給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佛瑞·貝索斯。貝索斯將成為《華盛頓郵報》唯一的主人,結束格雷厄姆家族對這份報紙長達80年的控制。作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華盛頓郵報》突然易主,令業內人士愕然。分析人士認為,貝索斯是《華盛頓郵報》的理想老闆,因為他富有、點子多。貝索斯,這名眼光獨到的科技夢想家將如何重塑陷入困境的《華盛頓郵報》?當傳統媒體遇上互聯網思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科技指引下"涅槃重生"?
8月5日,在華盛頓市區的公司總部的一場擁擠的員工會議上,華盛頓郵報公司(584.97,-5.03,-0.85%)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納德·格雷厄姆和其侄女、《華盛頓郵報》出版人凱薩琳·韋茅斯爆出了出售報紙的消息。
氣氛突然肅靜下來。格雷厄姆和韋茅斯輪流宣讀聲明、回答問題時,幾位老員工哭了起來。"報社的每個人都知道唐納德和凱薩琳有多愛這份報紙,這個決定對他們而言有多麼艱難,"大衛·伊格內修斯,一位在《華盛頓郵報》工作多年的專欄作家在社交網站Twitter上說。
此次交易內容,除《華盛頓郵報》(以及報紙網站washingtonpost.com )外,還包括其他一些小型媒體,如《快報》(theExpress new spaper),《都柏林公報》(theG azetteN ew spapers)等。這次交易不包括華盛頓郵報公司旗下的Slate網路雜誌和《外交事務》雜誌,也和集團公司旗下的電視、地產、教育和出版業務無關。
對《華盛頓郵報》來說,此次易主是否代表了一線生機?"此次收購可謂舊媒體和新財富的'聯姻',可能是傳統紙媒與新興媒體結合的大好機會,《華盛頓郵報》的未來整體是樂觀的。"倫敦城市大學新聞學教授羅伊·格林斯萊德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說。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媒體與公共事務學名譽退休教授克裡斯多佛·斯特林也認為,新的老闆有望給《華盛頓郵報》帶來生機,在科技的指引下獲得重生。"從貝索斯在亞馬遜(297.26,1.52,0.51%)的表現來看,從新聞業角度看,他也許是個理想的老闆。眾所周知,他成功把亞馬遜打造成一個低利潤、成長型公司。如果他將同樣理念運用到《華盛頓郵報》的運營中去,無論用於商業與否,這都會是世界上的一例卓越典範。"
是商業交易,更是文化宣言?
《華盛頓郵報》創立於1877年,距今已有136年歷史,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包括媒體和教育在內的上市公司——— 華盛頓郵報公司。
《華盛頓郵報》擁有傲人的新聞報導業績。1972年,該報兩名年輕記者通過揭露水門事件並迫使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辭職,成為廣為人知的調查性新聞報導經典案例,《華盛頓郵報》也因此獲得了國際威望。
然而,互聯網的興起,從印刷出版到數位技術的劃時代巨變為傳統新聞機構帶來一輪大規模的競爭。近年來隨著傳統媒體逐步讓位於新興媒體,網路媒體大行其道,《華盛頓郵報》這樣的老牌大報也愈發步履艱難。該報自2008年以來一直處於財政赤字狀態,其設在美國國內的多家辦事機構也遭關閉。
很多人不禁會問,身為億萬富豪兼亞馬遜CEO的貝索斯,究竟從這家136年的老報身上看到了什麼別人沒有看到的東西?貝索斯的投資目的是什麼?為一腔新聞情懷,為在混亂的報業交易中"玩一票",還是為了探索數字媒體的新路?
他本人對此守口如瓶,各種猜測亦紛紛浮上水面,就連《華盛頓郵報》自己也無法確定。
"我認為,貝索斯並不是為了短期的盈利目標。《華盛頓郵報》的盈利已連續七年呈下跌趨勢,營業利潤也從2005年的1 .254億美元降到了2012年的5370萬美元。紙質前景灰暗,像貝索斯這樣的新媒體企業家必定深知這一點。"斯特林說。
關於貝索斯的收購動機,格林斯萊德認為,還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公共服務。"有些有錢人認為新聞業仍對社會有益,擔心傳統媒體就此終結。《華盛頓郵報》被收購,與其說是商業交易,倒不如說是文化宣言。"
貝索斯拿什麼重塑老報?
在這場收購交易中被反復強調的問題是,貝索斯是以個人名義購買《華盛頓郵報》,與亞馬遜公司無關。然而,關於該報與亞馬遜在未來是否會產生顛覆性的創新合作,難免引得人們諸多猜想。
雖然貝索斯拒絕接受採訪要求,但事實上,他已經在發給員工的公開信中透露,他感覺"需要創造,因此必須要嘗試"。他還承諾:"《華盛頓郵報》今後幾年顯然要改變。"
但真正令人關注的是,他將展開哪些"嘗試"?
英國《衛報》稱,在其公開信中倒是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貝索斯暗示了兩點:其一,貝索斯揭示了互聯網如何改變新聞業務的幾乎每個元素,包括"啟用新類型的競爭"。在某些這類競爭中,新聞採集成本很少或者就沒有採集成本。
其二,貝索斯承諾將遵循《華盛頓郵報》傳統。貝索斯能夠不計代價遵循新聞報導,本身是非常有勇氣的。
雖然貝索斯在公開信中坦承,他沒有任何報業工作經驗。但恰恰是這種"外行"的形象,令很多人感到振奮。眾所周知,在他的帶領下,亞馬遜通過Kindle移動設備顛覆了圖書出版業和報業的發展模式。美國《大西洋月刊》分析,雖然《華盛頓郵報》將獨立於亞馬遜之外運營,但貝索斯無疑還是會將多年以來積累的經驗應用到報紙領域。
紙媒的"挽歌"真的唱響了?
就在《華盛頓郵報》被收購的消息傳出前三天,紐約時報集團宣佈將旗下的《波士頓環球報》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職業棒球隊波士頓紅襪隊的大老闆約翰·亨利。兩份百年老報先後易主,網上一片唏噓。
儘管傳統媒體行業並購火熱,但對於這一"夕陽產業"的前景,外界仍存有爭議。
美聯社援引出版行業諮詢機構Out-sell分析師多科特的話稱,貝索斯的報價相當慷慨,更多是出於"道義"上的考慮。但格林斯萊德認為,貝索斯不是慈善家。
實際上,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股神巴菲特已經連續收購了至少30份日報。巴菲特認為美國社會(特別是社區)需要一份好的報紙。
"這意味著三種可能,第一,巴菲特這樣的投資者看重的已經不是紙媒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是它的某種社會價值;第二,他們試圖作為一項公共資產的擁有者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第三,紙媒通過跟互聯網的融合,長期看來還是能為投資者帶來回報。"斯特林說。
紙媒的支持者祈禱這是一次鍍金時代的主要受益人對公共知識建設的重新投資。通觀此次跨界"聯姻",期待貝索斯這位科技精英會給《華盛頓郵報》帶來華麗的轉身。
大事記
1877年《華盛頓郵報》開始正式出版,當時發行量只有一萬份。
1889年 斯蒂爾森·哈金斯將《華盛頓郵報》出售給前郵政大臣弗蘭克·哈頓和前俄亥俄州民主黨眾議員比利亞·威爾金斯。
1905年 哈頓和威爾金斯相繼去世後,《辛辛那提探詢者報》的老闆約翰·R·麥克林收購《華盛頓郵報》。
1933年 美聯儲前任主席尤金·邁耶在破產拍賣會上買下了《華盛頓郵報》。
1946年 邁耶的女婿菲力浦·格雷厄姆繼承了《華盛頓郵報》。
1963年 菲力浦·格雷厄姆去世,報紙的控制權轉到了他的妻子凱薩琳·格雷厄姆手上。
1971年 凱薩琳·格雷厄姆帶領華盛頓郵報公司公開上市。
1979年 凱薩琳的兒子唐納德·格雷厄姆繼任《華盛頓郵報》出版人。
2008年 凱薩琳·格雷厄姆的孫女凱薩琳·韋茅斯出任《華盛頓郵報》的出版人。
2013年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索斯以2.5億美元現金收購《華盛頓郵報》。
本版采寫:南都記者 胡超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