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川仪股份退市15年后重返A股:股价4个交易日翻倍(分享自Wind资讯股票专家HD)

川仪股份退市15年后重返A股:股价4个交易日翻倍
2014-08-10 18:58:00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15年后,川仪股份(前身为重庆川仪)再度披挂上阵,通过IPO重返A股。上周二,川仪股份登陆上交所,随即毫无悬念地上演"秒停秀",全天成交仅20手,投资者一股难求。随后三个交易日,公司股票连续一字涨停。截至上周五收盘,川仪股份的股价为每股12.89元,相较于每股6.72元的发行价,接近翻倍。

  15年前,受累于连年亏损,戴着"ST"帽子的重庆川仪,被控股股东四联集团作为"壳资源"转让给华立集团,公司得以"体面"退市。作为首家卖壳退市后再成功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川仪股份的回归创造了历史。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在退市边缘苦苦挣扎的ST公司而言,川仪股份的经历或许能够为它们指明自我救赎的方向。

  新瓶装旧酒

  虽然贴着"新股"的标签,川仪股份和A股市场对彼此却并不陌生。

  早在1996年,川仪股份的前身-重庆川仪便已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00607"。上市一年后,公司业绩迅速"变脸",由盈利2665.92万元变为亏损1734.17万元。更糟糕的是,重庆川仪此后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至1999年4月,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而戴上了"ST"的帽子。

  对于连续亏损的原因,重庆川仪归咎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经营机制的落后和国外产品的冲击。由于扭亏无望,为避免被交易所强制退市,重庆川仪在1999年6月主动卖壳。在顺利退出资本市场后,控股股东四联集团对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川仪股份因而应运而生。重获新生的川仪股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卖壳2年后,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但川仪股份并未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接连开展资本运作,令人眼花缭乱。2004年,公司尝试员工持股;2006年,通过增资扩股,公司引入了全球知名的自动化企业日本横河公司,成为中外合资企业;2008年,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奠定了再度上市的基础。

  与此同时,川仪股份还与部分高校、科研院开展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公司目前拥有310项专利和83项专有技术,2013年的研发经费更逼近1亿元大关。

  ST的新选择

  当川仪股份在A股上演"王者归来"时,那些与其命运类似的ST公司却正想方设法避免退市的厄运。

  在花样繁多的"保壳"手段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财政补贴。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财政补贴的扶持下,约三分之一的ST公司在2014年躲过一劫。

  这显然不利于A股市场的长远发展,更是对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由于ST公司屡屡成为"不死鸟",A股市场始终未能形成价值投资的正确理念,同时,地方政府频频对经营不佳的ST公司施以援手,无异于"奖懒罚勤"。

  面对A股市场和成熟资本市场的巨大差距,监管层加大了对ST公司的监管力度。2014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上市公司主动退市,而川仪股份的再度上市更进一步预示着,A股市场即将迎来上市公司"进退有序"的新时代。

分享自Wind资讯股票专家HD
您还可以通过新浪微博@Wind资讯 浏览更多资讯


�我的 iPad �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