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港股介紹:現代牧業(1117.HK)

 

1117.HK

現代牧業

 

 

 

 

 

HKD

市值

股利率

ROE

計息
負債比

FCF/稅後純益

P/E

P/B

三年營收
年均成長

三年EPS
年均成長

181

N.A.

6.18%

38%

-1.17

16

2.69

61%

37%

 

 

現代牧業簡述:

1.  中國最大奶牛養殖與原奶供應商,中國原奶供不應求。

2.  過去靠蒙牛扶持(70%以上),現在發展新客戶&自有品牌。

3.  政府支持:1.原奶安全 2.行業集中度提升,對規模化牧場有優勢。

4.  風險:牛生病、與蒙牛關係生變(但機會不高,因為蒙牛也需要原奶,但若生變則可能面臨28%的大股東賣股)

 

 

l   現代牧業簡述
1. 2005年於安徽成立,2010年港交所主板上市。業務在中國內地經營奶牛養殖和牛奶生產,目前為中國最大奶牛養殖和原奶供應商


2.
過去依靠蒙牛乳業(2319.HK)成長201310月受到3名大股東減持9.6萬股,約當5.19%,減持後蒙牛依然是公司最大單一股東,持股比率為28%,雙方保持長期戰略合作關係,2008年現代牧業和蒙牛簽訂為期10年的供奶協議,協議要求現代牧業70%的奶源必須提供給蒙牛,而剩餘的這30%,除了不能提供給光明、伊利這兩家直接競爭對手之外,並未要求現代牧業如何處理。


3.
公司已不需進口牛隻,繁殖技術已可滿足自身需求:中國目前牛隻多依靠進口,現代牧業2013年宣佈不再進口牛隻,將自行培育,代表公司的培育技術佳,可降低成本、提高品質。

l   行業現況
1. 長期供不應求,「奶源為王」:奶價穩升。



2.
政府嚴格監管保障鮮奶安全:已有安全、規模化的牧場將受益
國務院食安辦要求,乳製品生產企業要切實履行質量安全首負責任,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嚴格生鮮乳入廠檢驗,嚴禁採購非法經營的生鮮乳,堅決抵制哄​​搶奶源,各地、各部門對敢於頂風作案的違法企業,堅決予以曝光,要執行最嚴格的處罰措施。

3.
政府持續推動奶業整併:行業集中度提升
力爭2018年底前砍掉一半家數,僅剩50家左右,並培育出35家嬰幼兒配方奶粉年銷售逾5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大型集團

l   成長動能
1. 原奶銷量增長:人變多+二胎政策預期+中國飲用原奶人數增加
2.
發展自有品牌與其他客戶2014/3傳出將與雀巢簽約,日供原奶300噸,公司對蒙牛的依賴降低中。


l   財務比率目前仍在高投資階段,所以現金流是負的。

 

 

l   結論
中國原奶1.供不應求 2.政府安全控管 3.行業整併(集中度提升),對目前規模最大的現代牧業有利。另外雖與蒙牛簽約供應至少70%的原奶至2017年,可是現代牧業現在姿態越來越高(因為原奶太少),發展自有品牌與其他客戶,有助獲利改善。預估PE 16X趨勢是對的,但有大股東賣股的壓力,可以留意技術面是否突破下降趨勢線,建議買進

 

 

 

 

 

 

 

 

 

 

 

 

 

相關新聞

 

蒙牛入股現代牧業背後:雙方關係劍拔弩張

2013110423:59   《商界》雜誌  ​​我有話說

 

  本刊記者覃澈

  這家企業近年來所經歷的曲折與掙扎,無疑是乳製品——這個中國最具爭議的行業的縮影。

  距2008年乳業地震,時間已經過去整整五年。

  長達五年的時間,並沒有使這個行業風平浪靜。恰恰相反,一波波接踵而至的輿論攻勢,使得這個本已飽受詬病的行業,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風口浪尖。而作為風暴中心最大的主角,隨著牛根生團隊黯然離場,中糧集團進駐,蒙牛也在一直被追問、被質疑:這個曾經的行業領袖,該向何處去?

  20135月,蒙牛集團正式宣布獲得現代牧業27.9%的股份,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奶源問題,一直是蒙牛之痛。以如此高比例的股份入註國內最大的原奶供應商,蒙牛可謂是痛下決心、勵精圖治。

  然而,行業還是那個行業,江湖卻已不再是那個江湖。看似成功的收購,卻掩蓋不了現代牧業與蒙牛作為行業上下游企業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而在這背後,一場關於產業格局的革命,已經呼之欲出。

  與蒙牛交手

  "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牛奶。"高麗娜順手拿起擺放在自己辦公桌上的一瓶牛奶遞給記者,語言之間頗為自信:"現在北京上海不少超市裡,我們的牛奶產品比蒙牛特崙蘇銷量更高。"

  201310月,安徽馬鞍山丹陽鎮,現代牧業總部。一棟棟養牛棚在四面環山的草坪中一字排開,連綿不絕,大大小小的運奶車緊張有序地進出產奶車間,蔚為壯觀。

  位於半山腰上的辦公樓中,現代牧業總裁高麗娜——這個中國養殖領域頗為傳奇的女性,正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仔細思索著公司即將搭建的山東牧場的具體事宜。而她接下來的佈局,關係著現今養殖領域,甚至整個乳製品行業的產業次序。

  20124月,孫伊萍上任蒙牛總裁。同年9月,現代牧業創始人鄧九強辭職,高麗娜全權負責公司運作。

  這兩家行業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同時進入"女掌門"時代。蒙牛歷史上第一位女總裁孫伊萍上任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摒棄以往重市場輕奶源的策略,將發展思路重新定義為主抓奶源建設。而作為蒙牛乳業[微博]多年來主要供應商,每年提供蒙牛整體需求量15%原奶的現代牧場,正是其重點目標所在。

  與此同時,隨著"蒙牛系"董事局主席鄧九強離職,高麗娜也毫不做作地亮出了新藍圖:現代牧業應加大蒙牛之外的銷售對象,這也可提高議價能力。而業績壓力,早已讓高麗娜感到了原有合作模式的風險:由於飼料價格上漲,現代牧業的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18.7%3.23億元;每股基本盈利亦下滑18.8%

  在高麗娜上任的短短數月之內,現代牧業對於蒙牛乳業的原料奶銷售比例大幅下降至83.7%,為歷史最低點。在過去3年,這一數據比例分別為97.6%97.5%97.8%

  這顯然讓蒙牛感覺到了什麼。從赴任之初,孫伊萍就開始頻繁接觸現代牧業,就股權收購事宜進行洽談。但在她多次遊說之下,以高麗娜為首的現代牧業管理層卻反應冷淡。甚至在公開場合,高一再否認與蒙牛"合二為一"的可能性。

  "蒙牛確實找過我們很多次,甚至還找過不少朋友從中撮合。但每次雙方的分歧總是出現在價值評估上。誰也不願讓步,自然也就黃了。"

  在數次求購現代牧業管理層股份失敗後,孫不得不改變策略,轉而向投資機構下手,以圖"曲線救國"。20135月,蒙牛通過付出32億港元的不菲代價,入手"外圍持股人"KKR和鼎暉投資所持有的20.44%股份和6.48%股份。

  "我們也有自己的考慮。"在高麗娜心裡,除了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風險太大,她還有著更長遠的打算。

  行業的發展,已經到了"奶源為王"的時代,現代牧業甚至可以將筷子伸到蒙牛的碗裡。蒙牛在股權方面的強勢進入,依然無力改變這一格局。儘管在2008年時雙方曾簽訂過10年戰略合作協議,但其中只是要求了現代牧業70%的奶源必須提供給蒙牛這一下限,而剩餘的這30%,除了不能提供給光明、伊利這兩家直接競爭對手之外,並未要求現代牧業如何處理。

  在其年報中,現代牧業表示已新簽數名下游客戶,公司解釋稱,這是為擴大銷售渠道並增加收入來源。更讓蒙牛措手不及的是,2013年現代牧業對原奶價格進行了上調,由以往每千克3.8元的價格,上升到了4.8元。"沒辦法,現在奶牛養殖成本較之以往更高,公司不可能虧本做生意,而且給蒙牛的價格還是優惠價。"

  如果說原奶配送比例下調以及價格上漲只是"小打小鬧",那麼現代牧業大肆斥資擴大下游終端產品,則是高麗娜準備"另起爐灶"的具體表現。

  2012年高麗娜上任後,現代牧業開始著力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現代純牛奶,其產品在市場定位上與特崙蘇幾乎一致,同時在定價上兩者也相差無幾。一箱特崙蘇(250毫升/12)的零售價格為62元,而現代純牛奶價格為68元,僅多出6元。這一產品如今已經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鋪貨。

  "只要是知道蒙牛特崙蘇原奶供應商是現代的消費者,大多數在購買時都會選擇我們的產品。"高麗娜坦言。

  "附屬國"往事

  蒙牛不會想到,現代牧業這個原本的"小兄弟",竟然會如此迫切地希望從自己的體系中"叛逃"出去。畢竟,這家企業正是通過"借光"蒙牛才得以壯大的。

  2005年,蒙牛進駐安徽馬鞍山,新工廠主要負責生產牛奶和冰激凌。剪彩儀式上,當地政府代表和蒙牛方代表鄧九強意氣風發,而站在鄧身後的高麗娜同樣春風得意。作為此次合作的牽線人,她從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儘管成功落戶,蒙牛卻面臨著一大難題:沒有穩定的奶源。安徽奶牛養殖業歷來欠發達,現有的牛奶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過關,而如果選擇在外購買再空運回來的話,成本又難以消化。

  如何一勞永逸地解決奶源問題?高麗娜和鄧九強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奶牛養殖。但就如何養殖,兩人卻發生分歧。高建議從國外引進良種奶牛,然後由蒙牛交給農戶去養;但鄧卻認為這種零散型養殖根本不能保證質量,他堅持集約化養殖,甚至還要打造中國第一個萬頭牧場,"要做就必須做大"。

  自始至終,鄧九強的計劃都不被看好。蒙牛管理層找到鄧,語重心長地告訴他,萬頭牧場的計劃想想就好,但不要一時衝動去落實。甚至有高管直言不諱地說:"老鄧,那個模式不行的,只有死路一條!"

  通常而言,奶牛養殖規模大多都是以幾百頭為限,如果數量再多,不但管理不方便,一旦發生疫病就可能血本無歸。甚至還有人質疑,鄧只是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畢竟國家政策是一頭好奶牛補貼1500元,而按照鄧所提出的萬頭規模,無疑能獲得1500萬元的補償。即使經營虧本了,每年也能從中獲得大量資金。

  倔強的鄧九強並未理睬外界的質疑。在他看來,萬頭牧場是個趨勢,現在國內還沒有人能成功建造這種大型牧場,自己為何不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在成功說服高麗娜後,鄧飛往美國學習取經,而高則留在國內,頻頻邀請業內專家前往馬鞍山進行參觀討論。兩人的努力從未得到外界的認可,甚至一位在業內頗具盛名的專家在高麗娜電話邀請時,斬釘截鐵地告訴她"這是造夢"。

  "當時特別委屈,幾乎都要哭出來了,但咬咬牙,就算是在給自己'造夢'吧。"回憶起初創牧場時的艱辛,高麗娜唏噓不已。

  最終,通過私人關係,鄧還是從蒙牛管理層以及供應商手中募集到6800萬元資金。20059月,現代牧業正式註冊成立,高麗娜持股15%、鄧源(鄧九強女兒)持股25%、蒙牛(馬鞍山)公司持股10%,其餘50%股權則分散在11位個人股東手中。

  從股權上看,現代牧業和蒙牛並無多大關係。但由於鄧九強以及多位持股人均曾在蒙牛任職,以及蒙牛一直為其最大客戶,這些錯綜複雜的淵源,讓現代牧業看起來更像是蒙牛的"附屬國"。事實上,在現代牧業成立之初,為了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鄧九強甚至在企業名字前打出了蒙牛的招牌,直到2009年,才將名字改回了"現代牧業"。

  "蒙牛體系"這一身份讓現代牧業在發展初期得到不少便利,然而,身為"附屬國"的個中滋味,恐怕只有高麗娜才深有體會。更重要的是,在後來的發展中,這個身份開始讓現代牧業越來越感到"受制於人",也讓高愈發渴望擺脫這一"枷鎖"——

  引爆點

  "看似8年順風順水,但其中數次遭遇到不可承受的痛。"對於高麗娜而言,人紅是非多,企業創立之初無人問津,一旦有了影響力,問題也接踵而至。

  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爆發,乳企陷入歷史最低谷。但對於現代牧業而言,卻迎來了最為重要的" 黃金( 1283.10 -1.50 -0.12% )發展時期"。

  事件之後,各奶業巨頭開始拋棄以往收購散戶奶源的做法,紛紛加入萬頭牧場的建設行列。一時間,洪雅牧場、南山牧場等大規模養殖牧場層出不窮。作為國內"萬頭牧場"的鼻祖,現代牧業自然成為眾多奶企眼中的"最佳搭檔"。

  20089月,幾位美國拜訪者的到來,讓現代牧業開始爆發性地擴張。這幾位來自"華爾街著名的野蠻人、老牌槓桿收購天王"私募股權基金KKR的代表,開門見山地向高提出合作意願,希望以1.5億美元的投資資金,獲得現代牧場20%的股份。

  這筆巨資注入,​​讓現代牧業很快成為中國養殖行業的超級艦隊。在短短5年時間內,這個最初僅有3個牧場、2.48萬頭奶牛的養殖基地,迅速發展成如今擁有22個牧場、近18萬頭奶牛的龐然大物。在穩居養殖牧場龍頭寶座之餘,更是在2010年於香港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以奶牛養殖資源上市的企業。

  然而,在現代牧業高歌猛進之時,一場來自全民抨擊的責難,卻讓其有口難辯。

  201112月,蒙牛在四川眉山工廠生產的利樂包純牛奶被檢測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在面對媒體質疑時,蒙牛給出"當地個別牧場的一批飼料因天氣潮濕髮生了霉變,使得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後原奶中的黃曲霉素超標"的解釋。

  儘管沒有指名道姓,但這一聲明,卻有意無意將輿論的矛頭轉向了現代牧業位於眉山的洪雅牧場。這座牧場日產鮮奶近百噸,全部供給蒙牛眉山公司。

  很快,不少媒體開始對現代牧業進行筆伐口誅,對牧場環境以及安全衛生措施提出尖銳的質疑。現代牧業股價也一度大跌13.41%1.55港元,接近該股當年的全年最低價。

  "我們完全是無辜的!"時過境遷,一位現代牧場員工提及此事仍然忿忿不平。為了表示清白,現代牧業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採取並嚴格執行牛奶品質控制的步驟,嚴控牛飼料來源,並確保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飼料飼養奶牛,公司產品在交貨驗收時亦需接受並通過採購方根據國家有關準標制定的驗檢。

  高麗娜表示,現代牧業洪雅牧場每天供給蒙牛眉山工廠大約80噸到90噸原奶,但現代牧業的奶一般用作高端產品系列,而出事的純牛奶為低端產品系列,按道理而言,和現代牧業的奶沒有任何關係。

  此事一直讓她耿耿於懷:現代牧業必須選擇更多的合作廠商,至少下次出現此類狀況時,還有其他奶企"證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在這樣一個早已徹底讓消費者失去信心的行業中,一旦起風,就會釀成一場風暴。很快,位於安徽、四川、湖北等地的現代牧業牧場開始受到當地居民攻擊。他們固執地認為牧場所養殖的奶牛造成當地牛糞遍地、蟲蠅漫天,紛紛要求其整治環境,搬遷離開。

  在外界抨擊最為嚴重之時,高麗娜也曾躲在家裡哭了一場。"太累了,覺得在中國想做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是如此艱難。很多人在根本不了解情況之下就跟著批評,或許他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但卻給企業帶來了難以磨滅的傷害。"

  "看,這是在國家都得到支持和認可的。"高麗娜從桌上翻出一張最新的《中國環境報》,上面所登載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其中確實印有扶植排泄物解決方案的報導。

  很難說清是否正是這場"莫須有"的風暴,讓高麗娜產生了徹底擺脫蒙牛的想法,但至少讓她堅定了向上下游發展的決心。這頭不再願意被"原奶供應商"身份所捆綁的"奶牛",終於像蒙牛母公司中糧集團一樣,開始謀劃起全產業鏈佈局。

  產業上移

  2013年,現代牧場再度牽手KKR以及鼎暉投資。三家企業共同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將在未來18個月內在山東合資建造兩個大型乳業牧場,投資總額約1.4億美元。

  "合作了5年時間,大家都對彼此了解,自然這次現代牧業有需求時,第一時間就想到老戰友了。"現代牧業的需求,源於牧場裡所養殖的奶牛開始成為"不能承受之重"。從2012年開始,現代旗下眾多牧場奶牛數量激增,每年都會有近萬頭牛犢出生,而就公司現有牧場規模來說,已經無法容納。

  高麗娜最初的計劃,是將牛犢賣給附近農戶或者其他需要奶牛資源的牧場。這樣一來,除了能減輕奶牛數量壓力,還能回收部分資金,一舉兩得。但她的計劃很快就破滅了,不少牧場在她上門洽談售牛時紛紛婉拒。這其中儘管有牧場"在同行手中買牛,沒有面子"的想法。更有人擔心,買的沒有賣的精,現代牧場可能將優質牛犢留以自用,將次等牛犢賣給他人。

  拋售不成功,高麗娜動起了自己開設養殖基​​地,消化資源的念頭。但修建牧場需要龐大的資金,從牛犢到產奶牛還要培育3年時間。這筆前期投入不是小數,全部由自己來承擔的話,風險太大。

  高麗娜第一時間還是想到了KKR,儘管其已將手中股份賣給了蒙牛,但多年合作的經歷,依然值得信賴。

  另一方面,近年來乳製品行業不時發生的"奶荒",無疑已經表明行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整個產業的重心,正在從下游加工和銷售環節逐步向上游原奶供應環節進行轉移。高麗娜手中握有的,正是全國頂級養殖基地這張王牌。

  產業核心會不會繼續上移?下游乳製品企業這些年來的風風雨雨,及至目前的日益式微,高麗娜無不親身經歷,這讓她不得不提前佈局。對於現代牧業而言,上游就是牧草,只有將牧草供應牢牢抓在手中,自己在發展中才不會再度受制於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鄧九強的離職,正是出於這樣一種佈局。和現代牧場有著長期牧草合作關係的秋實草業,正是現代牧業、鄧九強、高麗娜三者攜手打造的"上游基地"。其中,現代牧業佔股18%,鄧九強女兒鄧源佔股63.3%,高麗娜兒子亓小航佔股13.3%

  上游牧草種植,中端奶牛養殖,終端牛奶銷售,現代牧業的一系列動作,無疑向行業昭示出其更大的"野心"。

  ——在近8年的發展歷程中,這家企業遭遇過無數困境、輝煌、委屈、掙扎……而在這個被全世界的眼睛緊盯著的中國行業裡面,依然有一群人在深耕。也許有一天,他們的努力前行,能為這個行業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2013奶瓶裡的風暴:密集政策或將再造中國奶業奶粉

2013122508:36:51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趙乃育繪

    2013年財經熱詞之七:奶粉

  國人苦於奶粉質量久矣,奶企失信於消費者久矣。2014年各方博弈將進入新階段。監管層打造質量保證機制,企業再造商業誠信,能否喚回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2013年,由"三聚氰胺事件"引發的" 奶瓶裡的風暴"進入更深層次博弈。這一年裡,"洋奶粉"在中國市場接連告捷,國人對國產奶粉信心仍難恢復,本土品牌狀況堪憂。為提高奶粉質量,政府加大對奶粉行業的整頓,連續推出新政策,改善工藝標準,提高准入門檻。

  2014年,在目標為"重塑"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的新政作用下,將有一批中小型奶粉企業因工藝和產品質量不達標而被清理出中國市場。為達到政府制訂的全新標準,企業將增大對各生產環節的投入,本土品牌奶粉的質量或因此得到全面提升。

  失落:"國產奶粉"至少在口碑上被拋棄

  進口奶粉的市場佔有率5年前為30%左右,如今已躍升至60%以上;高端市場"洋品牌"佔有率已接近100%

  上週五的下午,《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深圳灣口岸看到,入境口人潮湧動,很多廣東本省居民推著簡易推車、捆著編織袋等候入關。

  "給孫子買奶粉。聽說最近抽檢鬆動了,我們一次也多買幾罐,省得來回跑。"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告訴記者,深圳離香港方便,周圍很多人每週都到香港買奶粉。

  家住深圳的王峰堪稱"超級奶爸"。無論周圍的人怎麼說,王峰一直堅持每週六從深圳去香港,給孩子背奶粉。"已經堅持一年多了,我不相信國內的奶粉質量。"他告訴記者,以前沒有孩子的時候,不太理解別人去香港背奶粉,到了香港後就是覺得國外的產品質量有保障,可選擇的奶粉品牌很多,而且價格也比深圳便宜。

  從201331日香港實施奶粉限購令至今已有九個多月,然而這似乎並沒有改變內地消費者赴港搶購奶粉的熱情。"深圳很多人都像我這樣。在羅湖口岸,推著小推車、帶著大編織口袋的,幾乎全是奶粉客。"王峰說。

  近年來,中國內地消費者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搶購港澳和海外零售市場的嬰兒奶粉,造成很多地方尤其是港澳當地奶粉市場出現供應緊缺。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27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經 ​​營企業54.5萬家。中國奶粉市場銷售額接近400億元,而進口奶粉的市場佔有率5年前為30%左右,如今已躍升至60%以上;在高端市場,"洋品牌"的佔有率接近100%。市場上銷售的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數量雖多,卻缺乏影響力大、信任度高的品牌。

  記者詢問了很多家長關於他們給孩子喝什麼品牌奶粉的問題,發現選擇進口品牌奶粉的家庭占到九成以上。很多家長會託人從國外或者港澳代購海外品牌,如果條件不具備,也會選擇在國內銷售的進口奶粉。

  風暴:史上最嚴奶粉監管制度出台

  消費者對進口奶粉趨之若鶩,使中國乳業在" 三聚氰胺 "事件後的窘境顯露無遺。為挽回已經失去的消費者信心,政府部門2013年推出了全新產業監管政策。

  62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實現嬰幼兒配方乳粉從源頭到消費全過程監管、提高質量安全水平,提振國產奶粉的消費信心。

  這個文件拉開了我國政府出台最嚴格嬰幼兒配方奶粉監管制度的序幕。"後來出台的所有部門規章,都是根據這個文件中的一個條文、甚至一句話展開來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意見》算是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制度的綱領性文件。

  根據《意見》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參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嚴格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許可條件,並且採取藥品企業GMP認證模式完善審核制度,建立原輔料備案製度,並且試行在藥店專櫃銷售。嚴格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建和擴建項目的核准。

  《意見》把對奶粉質量的要求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由於我國乳製品產業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影響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問題的隱患仍然存在,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意見》還指出,突出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首負責任。任何企業不得以委託、貼牌、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得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得使用牛、羊乳()以外的原料乳()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

  受監管層堅決的改革措施影響,國產乳企的發展方向有了極大改變。《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調研發現,惠氏等"洋奶粉"龍頭企業一再向記者強調,其關注的是"奶粉是否接近母乳、添加的成分是否能補充嬰兒營養需求";而伊利集團、蒙牛集團等國內企業向記者談的最多的則是"要證明我們的產品質量安全可靠"。"三聚氰胺事件重創了我國奶粉行業,承認差距才能進步。"對此,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

  插曲:嚴重"奶荒"席捲國內市場

  實際上,為解決奶源短缺問題,今年多家企業率先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投建新奶源地的海外佈局運動。

  就在監管層和企業都把精力集中在狠抓產品質量時,今年下半年一場嚴重的奶荒席捲全國,原奶價格連續大幅上漲,低端成品奶到處斷貨,高端成品奶漲價。

  奶荒的發生有較多原因,但在這個時點爆發主要緣於這場奶粉質量監管,應該說,在一定程度上,奶荒是質量監管下的"陣痛"。一直以來,我國大部分奶農採用的是粗放的散養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獲取的牛奶質量很難達到新的標準,加上近年來飼養成本的不斷上漲,導致奶農幾乎無利可圖,許多散戶開始賣掉奶牛,另謀生路。

  在奶荒的影響下,一些生鮮乳收購站、乳製品生產企業爭搶奶源,一些散戶奶販重回市場,隨意降低收購標準、非法倒買倒賣,造成了奶粉質量安全隱患,如處理不當將進一步傷害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

  為應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產業變故,監管層和企業紛紛採取措施,以求從源頭上保障乳製品質量安全。

  日前,國務院食安辦召集伊利、蒙牛等8家乳製品骨幹企業代表和北京、內蒙古等7個省(區、市)食品安全辦負責人,召開乳製品生產企業座談會,國務院食安辦提出的五項要求中稱,對"奶霸"擾亂奶源市場行為,要堅決予以嚴厲打擊。

  國務院食安辦要求,乳製品生產企業要切實履行質量安全首負責任,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嚴格生鮮乳入廠檢驗,嚴禁採購非法經營的生鮮乳,堅決抵制哄​​搶奶源,各地、各部門對敢於頂風作案的違法企業,堅決予以曝光,要執行最嚴格的處罰措施。

  對此,8家乳製品骨幹企業代表也表態不參與奶源搶購,依法依合同收購,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

  實際上,這些企業為解決奶源短缺問題,今年早已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投建新奶源地的海外佈局運動。

  20137月,光明乳業旗下的新西蘭公司新萊特正式在新西蘭掛牌上市。據悉,新萊特的全部奶源目前除了能供給旗下品牌培兒貝瑞之外,還能剩餘出一部分生產成大包粉,供給光明其他乳製品。

  2013年下半年,伊利也決定投資11.03億元在新西蘭建配方奶粉廠,年產4.7萬噸配方奶粉。與其相同的是,廣東乳業品牌雅士利也於今年斥資11億元在新西蘭投建新工廠,年產能約為5.2萬噸,主要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隨著消費需求增長,奶源緊張將成為一個長期問題。在國內投建奶源基地,投入大、週期長,飼料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很多企業難以承受。因此,進行國際化奶源佈局將會是未來的主要趨勢。

  洗牌:5年內企業總數整合到50

  提高企業准入門檻、提升行業集中度,5年內將行業內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培育形成35家嬰幼兒配方乳粉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除了對國產奶粉質量不信任外,目前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業產業集中度低,自主品牌競爭力弱也是導致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缺乏信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解決以上問題,以工信部牽頭的多部委擬在近期推出《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方案》。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該方案主要聚焦以下內容:提高企業進入門檻、提升行業集中度,5年內將行業內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培育形成35家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並將為參與兼併重組的乳企提供一系列財稅政策支持。

  目前,全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由2010年的180家減少到127家,產品品牌由650個減少到500餘個,年產量從55萬噸增加到60萬噸。

  但是這遠遠不夠,在僅剩的127家企業中,仍存在著一些中小型企業產能相當落後,無論是生產工藝還是管理水平都達不到今年推出的新標準。

  因此,為了使他們平穩地退出市場,乳企兼併重組細則對乳粉生產技術方面進一步提出了嚴格規定,如鼓勵企業採用濕法加工工藝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將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對清理審核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00%實施GMP(《粉狀嬰幼兒配方食品良好生產規範》)改造並通過認證等。

  宋亮告訴記者,新政要求企業提高設備及技術水平,如同一把刀,將​​砍掉一部分不達標的企業。目前來看大型企業已基本達標,而相當一部分中小型企業,則因為承受不了改建帶來的巨大成本而最終退出市場。宋亮認為,新政對乳企奶源提出了相當高的管理要求,而這點恰好是很多國產小型乳企的軟肋。

  對此,內蒙古質檢系統的一位幹部表示,目前的大環境是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缺乏信心,進口奶粉帶來的競爭愈發激烈,細則的實施將提高生產標準,加速奶粉行業集中,加快乳業相關資源整合,對恢復國產奶粉的消費信心來說無疑是一項利好。

  2014:至少一半代工奶企將退出

  預計2014年四、五月份,國家認監委和商務部將出台貼牌奶粉管理辦法。屆時至少一半代工生產的奶粉將退出市場,為整個市場騰出約50億元份額。

  這場中國乳業在2013年開啟的改革大幕將在2014年展現效果。隨著奶粉產品監管新標準的愈發完善,市場上現有的乳企在2014年極有可能被逐個審核,預計首先將有一批靠代工生產奶粉的企業會退出。

  根據2013年全新政策針對嚴格市場准入的規定,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巡視員高伏表示,"十二五"期間不再審批新建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項目,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是對現有乳企展開清理和審核。

  宋亮表示,預計2014年四、五月份,國家認監委和商務部將出台貼牌奶粉管理辦法。目前,國內代工生產的品牌整體市場份額在80億元到100億元左右。屆時至少有一半的代工生產奶粉將退出市場,為整個市場騰出約50億元的份額。

  另外,業內認為到2014年第二季度,奶荒有望得到初步緩解,市場供應將逐步恢復,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將得到初步解除。

  宋亮表示,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企業將繼續通過產品結構升級,來生產減少對原奶依賴的產品,提高花色奶、含乳飲料的產量;通過與外資企業合作,將成熟品牌帶入國內市場;加快奶源的整合和建設。

  二是預計中央及農業部會出台扶持奶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大對中小規模養殖戶補貼。與此同時,20102011年新建牧場將在2014年陸續投產運行。

  三是乳製品進口量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3年大包裝奶粉原奶進口量將達到80萬噸,2014年達到120萬噸。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口量有望達到7萬噸,2014年達到9萬噸。

  ●熱詞點擊

  奶粉

  "三聚氰胺事件"之後,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陷入低谷,"洋奶粉"在中國市場銷量節節增長。

  為重塑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2013年,一場乳業改革風暴席捲全國,相關政府部門密集出台針對奶粉行業的政策,大幅提高安監及准入門檻,清理落後產能,引發業內強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