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一路騙到底是美國綠光資本創辦人, David Einhorn寫的ㄧ本書,描述綠光自2002年開始跟一家涉嫌詐欺的金融公司(聯合資本,以下簡稱聯合)纏鬥六年的故事,故事如同偵探小說,高潮迭起
l 2002年,綠光發現聯合資本採用違反會計原則的方式,來認列貸款的損失。(聯合資本是一間金融公司,透過放款或投資的方式,投資在各種債權上面。)
n 綠光在仔細研究過公司的財報及年報(綠光的副業可以去當偵探),甚至打電話跟公司提出許多疑問後,發現公司避重就輕,不回答重要問題(由此看來,IR很重要)
n 綠光提出了多個證據,表示聯合採用的經營原則或會計原則,欺騙了投資人。這些證據包含直接、間接、推測甚至影射。
l 對公司假象的說明:聯合每年可以發放股利以及淨值可以持續增長,主因是大膽的會計制度以及每年跟市場要錢帶來的成長(由此看來,淨值內的分析很早就已經是這些對沖基金的方法)
l 經營原則:綠光表示公司由於聯合是一間金融公司,但非銀行,因此不需比照銀行的方式及時提列貸款的違約可能的損失
l 會計原則
u 直接證據:並未採用公允價值會計:聯合多次表示必須等到貸款確定永久損失,才開始減記。
u 間接證據:david舉了2001及2002,聯合的會計師針對貸款公平估值的兩期差異,2001年會計師表示該估值方法(即等到永久損失,才認列損失)是合理的,但2002年卻少了幾句話,甚至在一個公開場合開玩笑說,這個會計師是Anderson(恩隆的會計師)。
l 影射:聯合的子公司雖然全資擁有,但透明度較差(台灣:透明度的檢查方法,以前可以透過子公司是否有將收益以現金股利返還母公司作為排除確認)
n 當綠光提出這些質疑後,聯合股價迅速下跌,當時,david只是一個毛頭小子,只有約34歲,且發表演講時,相當青澀,各位有興趣,可以到這本書的專門網站上,看看這個小子青澀但聰明的神采!
http://foolingsomepeople.com/main/
n 聯合的回應
l 在一週內組織了三次的conferrence,且每次的說法都都慢慢的靠近真正公允價值,但綠光認為還差很遠,據綠光單方面的說法,聯合來來回回否認了過去曾經出具的幾個文件,表示這些文件裡面記載的會計原則,並未實際使用在財務報表內。
l 表示綠光是一家放空的禿鷹公司、人身攻擊等
l 據綠光說,聯合買通了記者,透過第三者的評論來攻擊綠光的指控是毫無根據。
l 在往後的財報,聯合悄悄且逐漸的改為較保守(相較之前的大膽會計)的會計制度,且季度財報出現了同時增記及減記某些收益(note:未來倘若一家公司開始出現這種會計手法,或許好日子快結束了!)
n 第三方的加入
l 美林證券加入戰局,表示支持聯合公司,認為其會計制度沒有問題(在美國,sell side券商與對沖基金形成對比,sell side一般報告都簡單,較注重成長及前瞻,但對沖基金如綠光,則善於檢視公司過去的credit以及是否一步一腳印履行以往承諾)
l 政府開始調查綠光是否有操作行為,所幸多次詰問之下,且david攜帶了三個律師,到了第二天的詰問,開始描述幾個聯合的會計錯誤,david才脫困!
n 聯合資本的其他操作
l 將子公司的不良貸款轉移給母公司,試圖透過母公司的其他業外收益來掩飾業外損失,並避免子公司倒閉。(一般來說,轉移給母公司不是一個好選項,反而是隱藏在子公司更好,或許是因為子公司再也藏不下去,或者聯合也沒有多高桿)
l 透過宣稱聯合的子公司是私人公司,而減少或簡化子公司信息披露。
l 將對子公司的貸款投資轉換為股權投資(綠光認為往往標示這個子公司已經無法支付債務!)
l 聘請當初詰問david的官員作為聯合公司的顧問(這個官員可能掌握了當時詰問david的關鍵材料)
l 遭綠光指控後,聯合逐漸收割其有獲利的貸款及投資案,連續9季創造eps的成長及驚喜,並提高每季度的股利金額,營造公司經營良好的假象。綠光認為這讓許多只關注"季度股息"的股東HAPPY
l 內部人開始套現
l 開始揭露子公司的負面訊息(2006 10-Q)(綠光說:以往聯合從未揭露負面訊息,代表事情大條!不過這個訊息隱藏在小小的10-q附註內,並非以新聞或公告方式,台灣也偶有這種現象)
n 故事的最後是這樣的,纏鬥了6年,股價其實也沒大跌,直到次貸風暴左右的時間才出事,事情真相如何?不過財務面,這家公司的現金流量確實不太充足(聯合資本後來被ARCC收購),不過金融公司普遍都是如此,作越多金融操作的,現金流量越不足(如BOA、JPM、GS),但簡單業務如WFC、BOH則現金流量充足!
n 綠光最後因為放空雷曼兄弟,一夕成大名
n 至於台灣再生的故事如何演下去呢?會不會發生這些情節,就請各位看官繼續看下去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