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Barron's:露華濃估價依然低廉
· 查看原始檔
露華濃最新即時行情公司新聞公司研究機構持股財務資訊化妝品\/護理行業用戶端
美股行情中心:獨家提供全美股行業板塊、盤前盤後、ETF、權證實時行情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4月20日晚間消息,Barron's雜誌刊文稱,露華濃(代碼REV)的股票依然便宜,隨著彌合與競爭對手股票的估價差距,該股有望上漲。如果露華濃被收購,其股價有望達到約50美元。
週四露華濃的股票漲43美分,收報26.57美元,漲幅為1.64%。週五美股休市。(立悟/編譯)
季報普遍"給力" 美銀行股體質漸強
· 查看原始檔
雖然摩根大通未能給美國各大銀行財報的集中發佈開個好頭,但上周因富國銀行、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團相繼發佈的良好財報數據提振,令美銀行股板塊整體上揚,也打消了投資者此前對該板塊盈利表現的部分擔憂。
推薦閱讀
發審會重啟在即,已過會企業最快本周拿到IPO批文。
美國銀行股在當下季報期內的"給力"表現證明,儘管固定交易業務因為市況的不確定性而表現疲弱,但商業貸款等銀行業基礎性業務正在隨著美國經濟復蘇的趨勢而恢復元氣。而這種體質上的強化,已足以抵禦目前美股市場上不時令銀行股體表發抖的"倒春寒"。
大型銀行表現總體尚可
根據富國銀行11日發佈的季報,得益于成本下降,該行今年第一季度淨盈利由去年同期的52億美元升至59億美元,增幅達14%,優於市場預期的55億美元;但同時,該行季度營收從上年同期的212.6億美元降至206億美元。
14日出爐的花旗集團季報與富國銀行也有相似之處:該行今年第一季度淨盈利由去年同期的38億美元升至39億美元,增幅達4%,優於市場預期利潤同比下滑4%;該行季度營收也從上年同期的202.5億美元降至201億美元。儘管如此,但考慮到花旗銀行作為唯一未通過美聯儲"壓力測試"的大型銀行,能在不被市場看好的情況下頑強取得季度盈利,其對美股銀行板塊的激勵作用遠勝富國銀行。
配合著花旗銀行業績所展示的"意外之喜",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在16日和17日先後公佈的業績完成了美股銀行板塊振奮人心的"組合拳"。其中,高盛集團93.28億美元的第一季度總淨營收雖低於去年同期的100.9億美元,但仍明顯超出市場預期的86.6億美元。而摩根士丹利第一季度盈利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9.81億美元顯著增長52.9%,該行季度89億美元的營收也高於去年同期的82億美元;上述資料均優於分市場預期。
銀行股漲勢本周料將持續
在美銀行股超出市場預期的樂觀業績中,美國銀行的業績是唯一的"反調"。季報顯示,該行第一季度淨虧損2.76億美元,遠不及去年同期淨盈利15億美元的業績且遜於市場預期;同時,該行當季收入也同比小幅下滑3%至228億美元。
當然,美國銀行的不佳業績也事出有因。季報顯示,該行第一季度業績中包含了60億美元的訴訟支出,原因是其今年3月與美國聯邦住房金融署達成協議,同意支付95億美元,了結該機構針對美國銀行及其子公司的數起與銷售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有關的法律訴訟。美國銀行首席財務官(CFO)湯姆森表示,該行當季的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升至歷史最高水準,貸款品質也得到改善。
在此背景下,前周與科技股一同拖累美股下滑的美股銀行板塊在上周"搖身一變",成為激勵美股強勁反彈的主力。標普500指數十大板塊中的金融板塊指數當周累計上揚1.17%,僅次於增長1.38%的消費者非必需品板塊和增長1.18%的原材料板塊,位列第三。
根據分析人士預期,計畫分別於22日和25日發佈季報的紐約梅隆和道富銀行,料將分別獲得6%和5%的季度盈利。美股銀行板塊的漲勢本周料將繼續。美國媒體評論稱,雖然投資者一直將摩根大通業績視為銀行業整體狀況風向標,但至少在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各大銀行總體業績已為本板塊整體向好的走勢打下基調。
前路依然崎嶇
美股銀行板塊在今年以來的走勢與實體經濟似乎有些"共同進退",即先抑後揚。這並不意外,在負面因素方面,美國本土飽受惡劣天氣侵襲的去年底到今年第一季度,恰好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鬆動並最終導致政策規模收縮的時段。在這段時間裡,貨幣政策方向的不明朗,讓投資者對各大銀行投資和交易業務的盈利前景產生懷疑,市場分析師也因此下調了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和花旗銀行等多家華爾街大型銀行的股票評級。
但在實際走向上,美國實體經濟正是在惡劣天氣的影響下,逐漸走入了穩步增長的通道;而美國銀行板塊也幾乎全線交出優異的季度業績。分析人士指出,上述趨勢表明,作為連接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行業,美國銀行業基礎性的商業貸款業務已隨實體經濟的穩步增長而恢復"元氣",並足以彌補惡劣市況所帶來的拖累效應。
分析人士預計,美國銀行板塊的體質複元進程很可能會在第二季度繼續,但也有可能在第二季度偏離實體經濟增強的趨勢。一方面,隨著實體經濟各領域全面實現穩增,市場上針對此前高增長板塊的"去泡沫化"進程料將繼續,在投資者選擇多且行為謹慎的心態下,某家大型銀行的負面表現足以在一段時間內拖累整個板塊;另一方面,美聯儲若繼續釋放並不明確的政策信號,不排除對銀行業投資及交易業務影響加大的可能性。
國際
別追高!大摩:新興市場漲勢恐短命 財報將曝基本面弱
· 查看原始檔
新興市場經歷去年重傷,近期似乎恢復元氣邁步向前。但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近日發布報告警告,新興市場漲勢將失去動力,一旦企業財報季開跑。
《CNBC》報導,大摩週三 (16 日) 發布研究報告,主張投資人不應該在新興市場追高,因為市場並未出現巨大的動力結構改變。報告指出,這波新興市場漲勢,動力來自新興市場基金的資金流失長達史上最久 22 週、流失了 7% 的資產,而非區域的經濟基本面改善。
大摩補充,MSCI 新興市場股市指數自 2 月初以來已上漲約 10%,意謂已越來越接近 12 個月目標水準 1050;指數週四收在 1009.22 點。不過大摩不諱言,新興市場中仍有一些特殊亮點,例如印度的經常帳情況改善。
大摩不預期新興市場信心會大幅反轉,且認為即將登場的財報季,恐怕會是近期漲勢結束的催化劑。該行預料,新興市場股市成份企業上季財報很可能會不如市場預期,而這將會是過去 11 季當中 9 度遜於預估。該行評估,新興市場股市企業單季每股獲利 (EPS) 12 個月目標價是 92 美元,但分析師預估則達 96 美元。
大宗商品今年表現超越股市 吸引資金返流
· 查看原始檔
美股行情中心:獨家提供全美股行業板塊、盤前盤後、ETF、權證實時行情
* 在2013年出現資金外流後,今年迄今已流入58億美元
* CRB商品指數上漲10%,全球股市則持平
* 期貨市場結構亦促使投資者回歸大宗商品
路透倫敦4月17日 -隨著大宗商品走勢與其他資本類別不再亦步亦趨而是脫穎而出,並引來希望投資多元化的人士關注,今年投資資金重新流入大宗商品。
根據花旗的估計,大宗商品市場2013年遭遇500億美元資金流出後,今年以來流入被動式商品指數和上市交易基金(ETF)的投資規模已經約有58億美元。
前幾年大宗商品的投資回報一直沒有起色,因為原材料需求疲弱,而且市場遭受經濟危機的衝擊。
今年以來商品市場表現轉強則有助於釋放投資者需求。在過去兩年中,商品市場一直被股市搶去風頭。
"我們看到一直有資金流入(大宗商品)領域,"經紀公司Marex Spectron的全球市場分析主管Guy Wolf表示。
"自今年1月3日以來,資金流向發生明顯轉變,顯示出投資者的資產分配情況。"
大宗商品是今年表現最好的資產,超越債券和股票。
追蹤19種商品表現的湯森路透/核心商品CRB指數.TRJCRB今年迄今上升10.6%,而同期指標10年期美國公債上漲4.3%,MSCI明晟全球股指.MIWD00000PUS上升0.3%。
這是市況出現的大逆轉。過去兩年全球股市勁揚33.6%,而大宗商品下滑了8.4%。
2014年大宗商品表現
**投資多元化**
大宗商品不僅走出獨立行情,也對供需因素更為敏感,而且波動性正在加強。
"投資者似乎更認真對待大宗商品,認為其是投資組合多元化的重要資產,"花旗分析師Aakash Doshi在報告中稱。
"與傳統資產市場的正相關已解除,大宗商品也失去了與美元的緊密負相關性。"
投資者在2008年之前的幾年榮景時期湧進大宗商品市場,受中國需求帶動的高價格以及當時與其他市場的低關聯度所吸引。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大宗商品與其他市場一道,受到央行[微博]刺激政策和歐債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從去年起有所減弱。
據高盛統計,自今年初以來,大宗商品與股市回報之間的六個月滾動關聯度平均為23%,創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據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資料,對大宗商品的資金流入已導致基金在美國大宗商品市場的多頭倉位全線增加。
根據巴克萊對於資料的分析,管理資金淨多頭倉位占未平倉合約總量的近20%,為過去五年平均水準的兩倍。
巴克萊資本稱,近期在紐約一次商品會議上對對沖基金經理人和機構客戶的調查,確認了這一人氣的變化。
未來12個月,那些受調查者中有54%料將增加商品倉位,而只有12%計畫削減。而前12月中增加與減少這類倉位的比例都是27%。
**期貨結構**
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品期貨進入逆價差區間,回報也在增加。逆價差即近月合約價格高於遠月價格,這通常意味著供應短缺。
這意味著長期金融投資者有內在動力將倉位提前。
不過,一些投資者中對商品的看法仍帶有謹慎情緒。
Hermes大宗商品資產組合經理David Hemming稱,儘管投資者的興趣有所增加,但並非所有投資者都準備好躍身進入。Hermes管理260億英鎊資產。
他稱,"今年商品領域的投資者興致提升,尤其是穀物相關品種方面。"
"現在經濟週期中到了應該開始預計發達市場經濟增長增強的時點,而這通常都意味著商品市場回報增加。"(完)
(編譯 徐文焰/王翔瓊/石冠蘭 審校 張狄/王洋)
鎳價飛漲29%創14個月新高
· 查看原始檔
美股行情中心:獨家提供全美股行業板塊、盤前盤後、ETF、權證實時行情
因市場對印尼和俄羅斯(前兩大產鎳國)鎳供應的擔憂,鎳價飛漲,並於週四創下14個月新高,漲幅達29%。
鎳主要被用於提高鋼鐵的強度、抗腐蝕和抗溫性。
近期,鎳第一大生產國印尼頒佈出口禁令。而烏克蘭局勢使得一些交易員擔心俄羅斯可能面臨制裁。這兩個國家占世界鎳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如果不儘快解決出口禁令,分析師預計鎳供應將無法滿足全球需求,這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
三月期鎳期貨價格週四上漲0.3%,至每公噸17925美元,創下2013年2月以來新高。金屬市場本週五休市。
世界上最大的鎳生產國印尼3個月來禁止出口一切未加工鎳礦。今年1月,印尼禁止出口鎳礦和其他原材料商品,以迫使礦商在印尼進行金屬加工,升級當地經濟。
礦商認為,印尼缺乏加工原礦的基礎設施。中國消耗了世界上近50%的鎳,並在印尼禁令之前囤積該金屬。然而除非印尼恢復出口,不然中國的庫存可能在今年秋天耗盡。
商品基金Vontobel Belvista的投資經理Jeremy Baker說:
如果中國繼續消耗鎳庫存,鎳價將會爆炸性上漲。
Baker先生說,他的基金看漲鎳期貨價格。他認為一個月後,鎳價很可能達到每噸22000美元到23000美元之間。
俄羅斯與鄰國烏克蘭衝突的加劇也很可能推高鎳價。美國和歐盟上月宣佈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分析師認為,如果俄羅斯派軍東烏克蘭,制裁很可能覆蓋包括礦業在內的所有行業。
明證券的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 Melek說:
俄羅斯礦商一般使用銀行信貸,部分礦商通過從西方銀行貸款滿足資金需求。一旦加大制裁,礦商會發現很難獲足夠資金源維持生產。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印尼放鬆其禁令或烏克蘭衝突降溫,鎳價將會迅速回落。然而,分析師表示,印尼政府今年晚些時候將進行立法會和總統選舉,這或意味著印尼的禁令很難放鬆。
其他
美股評論:似曾相識的花旗諾言
· 查看原始檔
花旗最新即時行情公司新聞公司研究機構持股財務資訊銀行行業用戶端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魏德納(David Weidner)撰文指出,儘管花旗首席執行官科貝特保證要讓公司走上康莊大道,但是從公司長達十五年的混亂史看來,科貝特重蹈各位前任的可能性更大。
以下即魏德納的評論文章全文:
科貝特(Michael Corbat)是個新人,但問題卻是老問題。
不必說,這問題就是該如何管理他領導的企業花旗集團(C)。
因此,當科貝特面對一系列令人頭疼的問題時,行事的方式與自己的若干前任如出一轍,我們顯然沒有道理因此感到吃驚。
科貝特正在賭咒發誓。
在週一的盈利發佈會上,科貝特表示:"我希望,我也知道股東們配得上一個行業中出類拔萃的,永久性的解決方案,鋪平獲得長期可持續的資本回報的道路。"
不過,科貝特是否能夠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支持這樣一個保證,目前還難以斷言。時間將給出最後的答案。不過,如果大家覺得這家全美第三大銀行今天的故事有點耳熟,那不是錯覺,而是它確實曾經發生過。
1998年那次著名交易之後的聲明中曾經這樣說道:"裡德先生和威爾先生還表示,公司預計會通過新的大規模交叉銷售機會,以及節省下來的成本創造出充實的新增盈利。"
一度,花旗看上去確實是履行了交易的承諾。2000年,哪怕發生了數以億計的重組開支,公司還是實現了135億美元利潤,較之前一年增長20%。
不過,威爾似乎是有了交易癮。2000年,他收購了Associates First Capital,2001年,又收購了墨西哥銀行Banamex,再後來又拆分了Travelers。
花旗持續不斷地收購、賣出和拆分,使得他們的財務狀況變成了謎一樣的存在,外間的人們完全是一頭霧水。花旗持續發生並購和重組開支。他們開始錯失預期。花旗的股價2000年9月見頂,但是之後到年底一路下滑了20%。到了2002年年中,花旗的股價已經下跌了50%。
故事一直發展到2003年,威爾下臺。威爾的繼任者是他的老友普林斯(Charles Prince),後者是一位律師,1996年就開始和威爾合作了。普林斯倒不是他導師那樣的交易狂熱,但是他的任期之路也不平坦。他先後經歷了一次歐洲主權債務醜聞,一次日本對私銀行失敗,以及與監管當局持續的摩擦。
在普林斯任內,情況開始好轉。到了2004年4月,花旗的股價已經挽回了大部分失地。不過,成本問題還在困擾這家銀行,其增長速度明顯超過營收。與此同時,花旗還越來越多惹上官非,到2005年,聯儲做出決定,禁止花旗再進行任何新的收購。2006年,美國銀行(BAC)取代花旗,成為美國市值第一的銀行。
普林斯保證要進行變革。他拿出了一份五點計畫,要強化"一個價值、優先問題和內部控制的基礎,這對長期可持續成長至關重要。貫徹這一計畫是我們當前的第一要務"。
聯儲的交易禁令一年後解除了,花旗立即動用了160億美元,投入收購。
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夜,花旗股票的表現已經明顯落後于同行們了。從普林斯上任到那時,JP摩根大通(JPM)的股價上漲了109%,美銀股價上漲了44%,花旗則只有39%。
當金融危機的嚴酷性徹底展現開來,普林斯於2007年11月被迫去職。一位前對沖基金經理人潘偉迪(Vikram Pandit)上位。隨後就是聯邦政府的救援行動。接下來花旗控股建立,這是一家管理那些不良資產,努力以低價將其賣出的銀行。再接下來,就是各種各樣的訴訟了。
關於潘偉迪的任期,可說的事情很多,但是最有代表性的應該說只有一個。在潘偉迪執掌花旗的四年內,該股價格下跌了88.5%。同期,美銀下跌78%,JP摩根大通只有5%,還有由於更多關注國內業務的富國銀行(WFC),後者雖然拿來做比較不是特別科學,但是歸根結底是上漲了12.7%。
現在就說科貝特會如何如何還為時太早,他到現在也才來執掌花旗一年多一點時間。和各位前任一樣,他同樣帶來了若干好消息和若干壞消息,前者如最近的這個季度盈利令人驚喜,後者如Banamex醜聞和花旗無力增發股息等。
和各位前任一樣,科貝特也許下了諾言,宣稱好時光終會到來。或許會吧,但是如果投資者真的因為他相信長達十五年的亂象將會結束,而事實上又沒有結束的話,科貝特就再沒什麼好說的了。(子衿)
星雲騎士 : $Netflix(NFLX)$ Netfli... : 雪球
· 查看原始檔
$Netflix(NFLX)$ Netflix為美國目前最受歡迎的流媒體服務商。美國國內用戶每月支付7.99刀可訂閱該公司網上播放服務,額外每月支付5.99刀能從Netflix一次租一張DVD碟片,通過美國郵政定制信函收取,郵寄歸還後可獲得下一張碟片。Netflix下週一將要發出2014第一份季報。做為2013年的代表性大牛動能股,市場對NFLX財務表現的反應將會受到高度關注。目前華爾街共識預期為每股盈利0.83美元,總營業額12.7億美元。這代表同比167%的利潤增長和24%的營業額增長。此外的關鍵業績數字預期還有:國內付費用戶從3171萬增加到3426萬,國際用戶從972萬增加到1152萬。
目前NFLX的trailing PE為187.63。市銷率為4.53倍。分析師對未來5年平均收益增長預期為50.35%。下面我會通過對過去5年Netflix核心財務資料的解讀來探討該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
從資產債務情況看,Netflix擁有比較充沛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position。短期資產對短期債務比例持續維持在2倍以上,流通性非常良好,不面臨短期償債風險。不過做為一家上市10多年的公司,雖然仍在努力擴張中,Netflix的總體資債結構並不優秀。因負擔比較重的長期債務,NFLX近年來的總體債資比例一直徘徊在70%以上。如果短期流通性在將來走弱,Netflix容易面臨償債困難,而投資者則會面對潛在增發導致股權稀釋的風險。
現金流方面,2009到2011,Netflix有連續增長的自由現金流,但在最近兩年自由現金流轉負。因為現在不好判斷自由現金流發展趨勢,也不清楚Netflix的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用資成本),不太好從這個角度衡量該公司的價值。
Netflix營業額連續5年都正成長。雖然2012出現過利潤暴跌,但總體趨勢看,近年來營業額保持了20%多的較高增長水準,盈利實現了超過100%的年均增長速率。這些是積極面。不過壞,而且是非常壞的消息是,Netflix的毛利率有走低的趨勢。肯定是因為content acquisition cost(內容獲取成本)變高,Netflix的毛利率從2009年的46%滑坡到2013年的30%。對於一個尚未進入成熟期,還處於增長階段的公司來說,毛利率下滑是很敲警鐘的事。另外,該公司的operating margin 2012跌到1%左右後在2012恢復到5%,不過仍然跟前幾年超過10%的運營利潤率相差甚遠。這可能反映競爭環境變激烈以後,Netflix用在獲取新用戶上的行銷成本顯著抬升。在絕對用戶數量上,Netflix增長得相當快,國際用戶這兩年更是成倍增加。國際國內用戶的contribution margin也在逐年增加。不過在宏觀競爭環境中,Netflix現在面臨Youtube,Amazon streaming服務的競爭。假如擁有億萬用戶群的蘋果iTunes降低pay per view價格或者推出類似Netflix的訂閱服務,對Netflix而言將會是比較大的衝擊。
另外Netflix還面臨一個潛在風險是:前不久Verizon成功在法庭挑戰了聯邦通訊委員會的net neutrality原則。改原則支援互聯網服務商維持網路開放、中立原則,不對具體服務提供者採取差異對待。該原則被挑戰以後,ISP們(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在法理上就能限制佔用大量頻寬的流媒體服務商,逼迫他們支付額外費用來保證用戶體驗不下降。這會直接導致成本上漲或者被迫漲價。Netflix在財報中披露過此風險,不過目前ISP歧視性收費還不是迫在眉睫的威脅。
補充:net neutrality,網路中立性,就中文來說,似乎是很容易瞭解,就是說,要網路保持中立,不可亂偏的意思,舉例,在這個年代,想要連到網際網路,是一定要透過一家提供上網服務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 ISP )」(文章中的verizon就是isp業者)才行,而這些 ISP 是能控制你能連線的網站的,如果,它今天把 MSN 的連線給關閉,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有機會可連上 MSN 了,除非你換一家ISP,不然,就得改成可以連線使用的 Yahoo 即時通。
有發現嗎 ? 你付錢讓別人來決定你可以連線的網站,有沒有很沒道理哩 ! 當然啦 ! ISP 不會那麼笨的讓你可以去客訴他,但是,它會用一些方法來影響你的連線網站,透過影響流量以獲取利益,這是據說已經發生在國外的情形哩 !(譬如說,google 付多一些錢給isp業者,希望其提供較快較大的頻寬,讓youtube播放更順暢)
探討了基本面再來說估值。因為估值中的變數多,客觀因素相當動態,摻雜市場主觀判斷的地方也很多,我就簡單粗暴地講講估值。 Netflix目前毫無疑為是個成長型公司,衡量它的價值的主要因素包括:現在盈利水準,預期盈利增長水準,預期高速增長期過後的平均回報水準,預期實現的風險係數(或者叫margin of safety, risk factor, confidence level, 等等),還有就是重中之重-長期coupon rate (或者叫折現率,也就是你不投一個公司, 買保險的AAA企業債券,或者國債能otherwise獲得的回報率)。目前華爾街的一年目標價為375。
在這個估值模型中,Trailing EPS為已知的$1.85,未來5年年均增長預期為華爾街共識51%左右。成熟期後平均年均增長為我覺得比較合理的4%。Coupon rate為6%。雖然現在的長期coupon rate很低,10年期treasury rate只有3%不到,但隨著加息臨近,我覺得市場採用的未來10年平均treasury rate預期就算漲不到90年代初8~9%的水準,漲到6%也是蠻有可能的。從上面這個圖表上,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其它變數恒定的情況下,Confidence level (margin of safety)每動10個百分點,對股價的影響已經非常巨大。當然,再次重申這是個簡單粗暴的模型,華爾街用的估值模型雖然核心差不多,卻要細緻複雜很多。
因為NFLX並沒有穩定的自由現金流,用DCF法算估值一樣會有太多主觀假設,所以市場算增長型的公司的估值,引入confidence level的考量就相對很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靠"市夢率"吃飯的公司一旦beat,就非常容易很誇張地暴漲,反之如果小小miss,也容易跌得面目全非,原因就在於這類公司一次beat,能增加市場對未來的增長預期,同時還放大confidence level。對比下,市場對於成熟公司的估值,主要建立在對高度可預測的自由現金流折現和適度增長預期上。投資基本面很穩的公司,equity已經代表相當一部分資產,杠杆小。而投資新興公司或者困難公司,比如NFLX這樣equity只占總資產很小比例的公司,cost of equity的主要構件就是growth, 杠杆作用很明顯。舉個很形象的例:IBM miss了,只跌了4%不到,因為IBM已經是個成熟公司,估值已經去掉大部分想像,趨於保守。而同樣的小小miss發生在TWTR,SCTY這些公司上,打折就不是打那一點半點了。
說完估值中的其它變數,我再來討論下利率的影響。假設利率從6%調高到7%,其他變數衡定的情況下,股價會大打折扣。同樣的預期,同樣的60% Margin of safety,利率從6%變到7%,股價就從351變到229。雖然這一樣是個簡單粗暴的示範,但通過這些價值比較,我想說的就是不要小看加息和加息預期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最後做個總結:Netflix有良好的營收和利潤增長趨勢,但基本面還是相對較弱,面臨著競爭快速加強和毛利明顯下滑兩大壓力。對於前景,我覺得Netflix還有不少故事可以講。如果它提升content library更新頻率,對新的成本高的內容引入pay-per-view模式,進一步豐富自製內容,甚至考慮加入廣告,NFLX在流媒體服務市場還有很大打糕等著切。不過由於它的估值特性,和相對很少的流通股數量,NFLX的股價會特別野性。根據現在的利率環境,NFLX的增長趨勢和預期,還有我覺得適度保守的margin of safety (越低越保守,表明你做好失敗的心理準備越大),我個人覺得NFLX在280以下是個不錯的buy,現在的價位,對confidence level和增長預期要求太高,風險收益比不算特別誘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