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性的閱讀體驗。
盡享數.zinio.com
美大選文宣戰 看科技應用四潮流
看直播、聊天機器人、影像社群網如何搶票?
川普團隊推動態濾鏡一天使用量8000萬次
美國總統大選,選的是全球最有權勢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應用的是最先進科技,找來的是業界最傑出的專家。
今年選戰所應用的新科技中,有四大趨勢不容忽視。
大數據》以選民偏好發文宣
在選戰中應用大數據不是新聞,但應用到個人層面,還是第一次。兩大黨候選人還沒分出勝負,幕僚仍將自家技術當成機密,但是黨內初選敗陣的候選人科技團隊,已開始陸續分享打選戰的經驗。
參加共和黨初選的克魯茲(Ted Cruz)採用的是資料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的技術,該公司執行長倪克斯(Alexander Nix)分析,上次大選應用大數據技術,是根據選民年齡、教育、社經地位等資料,針對不同族群做文宣戰,但今年有了更成熟的大數據工具、更多的資料庫,做法更為細緻。
他舉例,上次大選時,對同一選區的兩位農民,推送的是同樣的文宣;但在本次大選,由於有更豐富的資料與更精準的分析技術,已經能做到對兩位農民推送類似但並不完全相同的文宣,例如農民A收到的內容有三○%宗教政見、二○%談槍枝擁有權、三○%談經濟議題,農民B的各內容比重則有些微差異。
直播秀》邊播網友邊給評價
不過,這些公司用於運算的資料,是選民們在網上所留下的各種數位足跡,列出來足以讓人倒抽一口涼氣,科技網站ZDNet指出,包括你買什麼、讀什麼、在網上分享什麼,心情如何、在哪工作、做什麼工作等等,都有資料庫可以買。 ZDNet專欄作家葛沃茲(David Gewirtz)說,隱私保護將成為選後一大議題。
今年美國大選候選人辯論,除在影音網YouTube直播,臉書、推特等原本以文字為主的社群網站,也都加入直播大戰。
有趣的是,傳統媒體包括《今日美國報》(USA Today)、《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甚至ABC、BBC等電視網,也樂得用這些網站免費直播功能,推出辯論轉播。
以《紐約時報》臉書直播為例,首場候選人辯論時,只見川普發言時,「怒」的表情符號不斷從螢幕下方飛過,希拉蕊登台時,則是滿滿的「讚」與「愛心」飛過,雙方表現與在紐時臉書粉絲心中的評價,一目瞭然。《紐約時報》編輯群即時做兩位候選人發言的事實查核,更成了一大賣點。
聊天機器人》搞定選民登記
美國選舉與台灣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選民必須先登記才有投票資格。為了增加投票率,各新創公司卯足全力推動新服務。身為共享經濟的一員,送餐網站DoorDash推出只要訂餐,就一併將選民登記表格與資料送到你家門口。
而包括了HelloVote、VotePlz、GoVoteBot等網站或App應用程式,則應用當前最夯的聊天機器人技術(ChatBot,意指用人工智慧等方式,與用戶透過文字一問一答對話提供服務,有如與機器人聊天),讓選民能用類似傳Line的方式回答,一分鐘搞定複雜的選民登記表格。
影像社群網》拉攏年輕世代
雖然臉書的直播功能大出鋒頭,但本次大選其實也預示了新舊社群網站未來的可能消長。新形態以影像為主的Snapchat社群網站,展現了全然不同的風貌。
川普是首位購買Snapchat動態影像濾鏡廣告的美國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的廣告不算)。Snapchat主要用戶是青少年與二十多歲的千禧世代,正是川普支持度最低的族群。所謂動態濾鏡,就是當手機用戶打開App的相機鏡頭時,能即時看到自己臉上裝了豬鼻或是兔耳。
其實,川普團隊選在首次電視辯論會當天推出的動態濾鏡並無新奇設計,只把競選標語與攻擊對手的文字放在影像邊框。但使用量相當驚人,一天內共被使用了超過八千萬次。只不過,從辯論後民調看,年輕網友們玩歸玩,卻並未增加對川普的好感。
有趣的是,候選人辯論直播時,中壯年族群在臉書上認真檢視雙方言論是否為真,年輕網友則忙著拿Snapchat濾鏡幫兩位總統候選人換臉、加上兔耳朵,再將照片傳上網分享。知名財經網站《Business Insider》選出最經典的年輕網友意見:如果你沒有一邊看辯論一邊玩濾鏡,你還算是個美國人嗎?
不論美國總統最後將由誰出線,這些科技趨勢,預料將引領風騷好一陣子。
從我的 iPad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