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c.102@uni-psg.com 歡迎光臨Business Weekly 商業周刊 Zinio,期待與您分享佳作!
革命性的閱讀體驗。
盡享數位體驗: www.zinio.com
大中華區總裁專程來台的閉門會議,宣告麥當勞在台31年投資將畫句點!
一場閉門會議,員工頻問:為什麼我們要被賣掉?
這絕對是台灣餐飲服務業今年最大的一場地震,麥當勞子公司將撤出台灣,旗下近三百五十間的直營店將另尋買主(進行加盟權利讓售)。這筆價值至少超過百億的交易,震撼了所有人。
6月12日員工大會宣布:
麥當勞要賣掉台灣經營權
「為什麼是我們要被賣掉?你們不是才說我們(指台灣麥當勞)是區域市場的優等生嗎?」
六月十二日上午,台北徐州路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四樓,台灣麥當勞員雇溝通平台的「小鎮會議」(Town Hall)上,專程從上海飛來的新加坡籍大中華區總裁曾啟山,用英文告知大家,麥當勞將把經營權轉手,未來台灣市場將採取「發展式特許經營(Developmental Licensee,簡稱DL)」模式,由新的投資方主導本地市場經營。
一位員工舉手,用略顯顫抖的聲音發問。
明明,麥當勞進入台灣市場這三十一年來,一直穩居連鎖餐飲業龍頭寶座,台灣亦曾是全球麥當勞的前十大獲利市場。一個Hello Kitty促銷活動,就可在台售出一千二百萬個,相當於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擁有;一九八九年盛況時,一家麥當勞台中中港店可以一個月辦出六百一十八場生日餐會,等於一天有超過二十場生日餐會舉辦,創下另一個世界紀錄⋯⋯。
當然,這裡也是無數年輕人第一次的工作地點。「一九九○年代中期,隨著中產階級家庭的增加,麥當勞成了這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整個年輕世代在漢堡、薯條、披薩、炸雞與熱狗中長大。」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前教授吳燕和,在《飲食全球化──跟著麥當勞,深入東亞街頭》這樣描述它與台灣人的聯繫。
現在,麥當勞卻決意不再投資台灣!
公關經理證實:
確有此事,但無既定時間表
即便,對一般消費者而言,麥當勞的服務看來不會有太大改變。但隱形的地震卻仍在蔓延。麥當勞在台灣,從雲林生菜產地到全台養雞場,近百家的原物料供應商、每年數十億元的廣告行銷預算,與全台數百家麥當勞店面的房地租賃合約等,龐雜的營運業務得跟著進行對應變更。這個重大經營策略調整,直接牽動的是,一年近兩百億元的餐飲市場產值重分配,幾乎是王品集團在台灣營收的兩倍。
台灣麥當勞資深公關經理陶令瑜對此訊息證實:「確實有這樣一個方向」,並且已經行文內部夥伴,但「無既定時間表。」
一九九三年,麥當勞從原本的合資夥伴孫大偉兄弟手中,百分之百接手獨立經營。歷經超過二十年的直營模式,據了解,最快二○一五年底,總公司將撤出原派駐的總經理等高層人馬,轉賣給有意的財團,台灣麥當勞的外商色彩亦從此淡出本地,一萬六千名員工的老闆換人當。
員工直白發問:
新老闆會是統一集團嗎?
大家議論紛紛的點包含,誰是下個買主。
「新老闆會是統一集團嗎?」員工大會上,有人直接這樣問。依國際間企業收購慣例,買家應已有口袋名單,公司方面才會向全體員工正式布達。
據指出,麥當勞高階向員工承諾,買家不會是餐飲業的競爭對手,「但也不排除是台灣以外的財團。」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于卓民推估,以台灣麥當勞近兩百億元的年營收規模、餐飲業淨利率一○%,若五至十年攤提,加上麥當勞龐大現金流,即便不計台北館前路、民生東路等餐廳現址的房地產資產,這筆交易少說新台幣百億元起跳,「若買家是本地財團,只有金控或上游原物料集團,有本事吃下來,」他認為,由於金控偏好長期資產投資,且不熟悉服務業管理,因此,後者又比前者機率更高。
但更多的議論是,為什麼麥當勞要在此時棄守台灣?
台灣沒有以前這麼賺,是推測因素之一。
敏感的麥當勞員工,其實在今年三月就感受到獲利警訊,過去四年,全台店數雖新增近百家,但今年三月初,按時提撥的二○一四年分紅金額竟是零,「只有SARS那年才出現過零!」一位資深員工透露。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TCFA)理事長、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直指,近年原物料價格攀高,食安危機後,像麥當勞這樣的大公司,必須提前拉高內部食安標準,但產品端卻深陷低價泥淖,加上台灣餐飲市場過度發達,獲利前景沒有樂觀的理由,「結束在台直營形態,只是遲早的事!」
為何選上台灣?
因為這個市場不再「性感」
然而,麥當勞需要用這麼激烈的手法嗎?
于卓民就對此訊息直說:真的很訝異!
他說,國際企業經營個案中,麥當勞這樣的A咖公司,和本地市場有長期連結,卻以裁撤台灣子公司的方式轉變經營權,不多見,就算市場成熟發展空間有限,較常見的是組織縮編,或由鄰近市場接管。
事實上,對麥當勞來說,台灣市場確實不再性感。今年三月新上任的執行長伊斯布克(Steve Easterbrook),將台灣從「高成長市場」名單剔除,因此,在其未來三年,要出售三千五百家自營餐廳給加盟業者,讓全球加盟餐廳比率由目前八一%提高至九○%的改造計畫中,台灣自然成為變賣資產首選,而非鄰近的韓國等子公司(韓國人口數是台灣兩倍,但麥當勞店數僅台灣四分之三,列「高成長市場」)。整體來說,台灣因素只占三成,另外七成是美國總部因素,因為美國麥當勞真的有大麻煩!
台大國企系教授湯明哲眼中,雖然台灣麥當勞家數占全球麥當勞不過一%,但出售台灣市場的加盟權利,卻是一葉知秋。
《商業周刊》持續往上追蹤麥當勞母公司的情況。從一張財報、一份公開轉型說明書,看到麥當勞持續在全球「開賣」直營店的苦衷……,我們深究麥當勞近二十年來決策歷史,竟看到了一個比可口可樂還有影響力的企業,如何用十年時間奮力轉型,試過所有MBA的法則,最後仍深陷泥淖的故事。
故事的切片,我們選擇從一位CEO的驟逝開始……。
【延伸閱讀】麥當勞來台31年,創造許多台灣第一次——台灣麥當勞大事紀
■1984年
全台第一家麥當勞在台北民生東路
台灣第一個外來連鎖加盟餐廳,麥當勞首家店就是現在位於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的民生店
■1988年
第一次買「兒童餐」送玩具
推出買「快樂兒童餐」送玩具策略,獲兒童及家長歡迎,首開台灣餐飲業買餐送玩具的風氣
■1989年
618場生日餐會破紀錄
台中中港中心創下1個月辦618場生日餐會的麥當勞世界紀錄,截至2013年,已舉辦超過25萬場生日派對
■1996年
第一次推出超值全餐
推出6種「超值全餐」,首度以套餐方式為點餐選擇,具競爭力的價錢對台灣餐飲業造成影響
■1999年
Kitty和Daniel玩偶賣出1,200萬隻
戀愛麥語「Hello Kitty玩偶促銷活動」,掀起一波台灣蒐集熱,陸續售出超過1,200萬個Hello Kitty玩偶
■2003
打出新口號"I'm lovin' it"
台灣麥當勞最大的品牌活動,與全球麥當勞同步
■2005年
台灣獨創米香堡,星國仿效
推出全球首創產品「板烤米香堡」,讓麥當勞亞太區總裁在「美國華爾街麥當勞股市分析師會議」中特別介紹,新加坡麥當勞也仿製
■2007年
賺夜貓族生意,24小時營業
全台超過150家麥當勞餐廳(含得來速)實施24小時營業
■2008年
首創速食外送服務
大台北、台中、高雄3大都會區推出24小時「歡樂送」服務,至2013年,總計外送逾800萬次
■2010年
新設計概念店,掀速食店改裝潮
引進歐洲與澳洲的「簡約時尚」設計風格,首家設計概念店是位於林森南路一號的風格餐廳,2010年9月9日營運
■2013年
慶祝來台30週年
推一系列慶祝活動,總經理陳文淵宣布未來3年展店目標達500家
■2015年
傳出全資子公司從台灣撤退
大中華區總裁曾啟山宣布,經營型態將由子公司變為「發展式特許經營」,等同裁撤台灣子公司
【延伸閱讀】為何撤台?會大量解雇?台灣麥當勞的五大回應
Q:麥當勞為何要轉為「特許經營模式」(簡稱DL)?
A:麥當勞總公司在上個月提出全球振興計畫的初步步驟。包括檢視全球各地的經營模式。授權發展商,是其中一種經營模式,麥當勞在全球七十個市場進行授權發展經營的歷史超過三十年,其有助於更快的做成在地決策,加速學習及展店計畫。
Q:轉變有無時間表和進度?
A:此計畫尚在初步階段,年底只是預定的時程;若無合適的授權發展夥伴,麥當勞會持續尋求適當的候選人,並非一定要在什麼時間內完成,亦即「無既定時間表」。
Q:這涉及台灣麥當勞含兼職約一萬六千人權益,是否出現大量解雇?有無向主管機關報備?
A:轉換過程中不會有組織重整;已就公司計畫轉換為「授權發展商」的經營模式,向主管機關等相關單位說明。
Q:從擁有約三百五十家餐廳的直營子公司轉為DL,若論其規模,台灣是否為全球麥當勞首例?
A:各市場會視經營需求,進行直營或授權加盟的彈性調整,台灣並非特殊情況。
Q:台灣有多少家麥當勞加盟商?它們權益是否受影響?
A:目前加盟商約占一七%,唯考量目前正在與加盟商溝通階段,過程中不方便多表示意見。
(文●尤子彥)
從我的 iPad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