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上海自貿區 實際觀察 Zinio Reader: 上海自貿區1年令人失望? 深入現場找真相


psc.102@uni-psg.com 歡迎光臨Business Weekly 商業周刊 Zinio,期待與您分享佳作!

革命性的閱讀體驗。
盡享數位體驗: www.zinio.com

上海自貿區1年令人失望? 深入現場找真相



人氣退燒、外媒唱衰,習近平卻說有「豐碩成果」……

成立滿一週年的上海自貿區,

外媒說它突破不多、乏善可陳,

為還原真相,本刊記者實際走訪,

看到買海鮮的人比辦註冊的人多、

金融開放技術難題待解……,

但政府已迫不及待,推出第二波試點。

一年前,上海自貿區敲鑼打鼓的開張,引來全世界關注。這塊二十八平方公里、約新竹科學園區兩倍大的區域,從無人煙的鬼城,搖身一變成為「中國第二波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三十年來最大商機」,大量人潮湧入,概念股一漲四○○%,房價十天翻一倍。

為了一窺自貿區真實面貌,我們到了現場,試著拼出中國的戰略野心藍圖,以及台灣能夠在裡面有什麼角色。

然而我們見到的是,一年過去了,激情似乎跟著時間一起退卻。《華爾街日報》稱「成果寥寥」,BBC中文網認為「突破不多,但教訓難得」,《金融時報》則指「乏善可陳」、「人們的失望溢於言表」。

外媒的評論,真的能為它蓋棺論定?

免稅賣場全區最熱

進口龍蝦和Gucci包打折,吸引掃貨客

我們驅車前往富特北路,外高橋進口商品直銷中心。平常上班日的早晨十一點,門口卻塞滿車。這裡是新的購物天堂,進口國外食品、水果、生鮮、紅酒。海鮮區擺放著智利來的帝王蟹、澳洲來的象拔蚌等罕見商品,最重要的是統統免稅。

從莫三比克進口的龍蝦一斤只賣人民幣七十五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八十元),比上海市中心高級超市整整便宜三成。有人特別請假開了四小時車來;還有大媽組團包車來掃貨,光排隊等結帳就花了近半小時。

因為銷售太過火爆,上海市政府已在研擬,要把這樣直銷的模式複製到市區內,預計一年內要開三家店,分散人潮。

距離自貿區三公里外的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這棟與台北市大直美麗華差不多大的商場,一樓全是Gucci、Prada等國外平行進口的奢侈品,與市區相比先打九折,與香港同步,部分過季商品可再打六折;這意味著一款原價新台幣八萬元的竹節包,最低只要四萬三千元就能入手。

比海鮮、包包更令人振奮的,是進口汽車。根據中國商務部十一月中推出的試點草案內容,未來平行輸入上海自貿區的雙B進口車,價格可能比現在便宜三○%。

區服務中心人潮減半

註冊企業上萬家,卻僅三百家在運作

到了另一頭,荷槍實彈來檢驗自貿區吸引外來投資的成績單。上海市基隆路九號,這裡,是自貿區服務中心大樓所在地,一下車,四、五家代辦業者立刻圍上來遞名片,「先生要辦註冊嗎?到我們這邊來諮詢一下吧!」

不只門外,辦事處大廳內,也坐著代辦業者,有些甚至是總經理親自坐鎮攬客,代辦費用從人民幣兩千元到三千元不等。

相較於一年前人潮洶湧的盛況,我們到訪的當天早上顯得相對冷清,除了一車從西藏前來考察的政府代表外,代辦業者看來甚至比申辦者還多,前來詢問者幾乎都是中國本地業者,看不到一張洋面孔。

「熱潮確實降溫,人(比起剛開幕的時候)大概少了一半左右,」上海繼瑞企業登記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振鋒觀察。

他是上海自貿區開設以來的受惠者之一。掛牌前,他就在外高橋保稅區從事相同的諮詢服務,一年頂多接到一百五十張單子;但這一年來,他的業務量暴漲三倍,六百多位客戶中,有近十家是來自台灣。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字,截至九月二十九日,上海自貿區註冊企業達一萬二千二百多家,新註冊企業約六千四百家,比掛牌前增加了七倍多;但真正在自貿區設辦公室、執行業務的,只有三百多家。

「絕大部分都是在去年底搶搭熱潮,嘗個鮮,」曹振鋒說,九成都是註冊一個門牌號碼,算是先卡位。然而因為施行細則遲遲未公布,「大夥看不明白這遊戲能怎麼玩,」許多原本躍躍欲試的人就暫時先收手觀望。

從代辦業者的家數多寡,就可看出上海自貿區的熱度起伏。曹振鋒指出,掛牌前,這裡只有不到十家代辦業者,掛牌後,暴增到七十多家,但現在又只剩下三十幾家。

中國政府大吹大擂的上海自貿區,會淪為批發海鮮市場、名牌包過季折扣商品的大賣場嗎?

就在大家驚喜不多,疑惑不少,外媒接連唱衰的氛圍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在十月底宣布要將上海自貿區的「豐碩成果」,盡快擴展到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馬不停蹄的走訪各沿海省分,推廣上海經驗。這葫蘆裡究竟賣著什麼藥?

金融開放走兩步退一步

放手境外借人民幣,卻禁止短進短出

「大家期望值太高了,原本以為(上海自貿區)可以考到九十五分,但是只考到六十分,那大家就很失望,」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說。

雖然中國官方大力宣傳自貿區內的新設企業數量成長速度,劉芳榮卻認為,家數多寡根本不是重點,「自貿區是要錢不要人,它跟傳統的工業區招商不一樣,人可以不要來,工廠也不用來,只要資金有進來就好。」

劉芳榮指出,自貿區雖以貿易為名,實際上金融與外匯政策才是重點。他觀察,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自貿區衝得非常快,今年三月後卻慢下來,關鍵就在於二月底公布的一份二十二號文。

這份公報中雖然開放了新的人民幣外債途徑,讓設立在自貿區內的企業可擺脫過去外債額度不足,因而無法利用境外便宜資金的窘境,並且可向境外銀行或任何企業直接借入人民幣外債。

但令人意外的是,開放的力度並沒有超越現行法規,額度大小採用以資本額乘上參數計算的新方式,而且從境外借入的人民幣外債期限必須超過一年。

「這點雖然符合打造上海成為資金中心的規畫,卻也會成為台商境內境外資金調度的障礙,不利於資金綜效極大化,」富蘭德林會計師事務所銀行與企業融資部顧問劉士龍撰文表示。這個做法一方面達到開放目的,一方面也避開了短期套匯套利的行為,把資金長期滯留在自貿區內。

「看得出老共還是心存顧忌,」一位台資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觀察,中國豎起多年的金融長城,不可能一夕倒塌,一定是「且行且珍惜」,一邊開放的同時,一邊也要強化管制,「走兩步退一步」,免得失控。

外資銀行投資行動却步

建新帳戶系統造價一億,卻怕用戶少

心理障礙之外,還有技術難關需要克服。上海自貿區最大的突破點,就是允許企業能在一般帳戶與企業帳戶之外,另外開設可自由匯兌貨幣的「FT帳戶」(Free Trade Account)與「雙向資金池」。

但FT帳戶屬於全新帳戶,與既有的電腦系統完全不符,需要另外拉出來重新設計,該台系銀行行長估算,光打造這個系統就要將近一年時間,花費至少在新台幣一億元以上。

這讓許多外資銀行重新評估成本與回收。「錢花下去、時間花下去,如果沒有這麼多客戶呢?」該行長質疑。

目前上海自貿區只有中國本地的大銀行如中國、建設、工商已經砸下重本打造FT帳戶系統,其他外資業者都還在衡量;而台灣國泰世華與第一銀行雖然已在區內開設分行,但業務與其他中國各地支行無異。

預期能像香港、新加坡一樣萬馬奔騰,閘門開了才發現只鬆開一點馬轡口,騎馬者仍緊緊的握住韁繩,難怪外商會覺得落差極大了。

唯一帶來明顯好處的,是雙向資金池。它允許資金雙向流動,也可以借給同一集團內相關企業。

過去企業在上海如果欠缺資金,只能靠增資與借外債兩條路,但在境內舉債,利息要八%,壓力極大;若從境外匯入,一進來就卡死出不去。

而雙向資金池一開,立刻打通任督二脈。以台商為例,只要在自貿區內設立公司,就可以從台灣用不到二%的利率借款,轉成人民幣後直接匯到該公司帳戶,再用左手借給右手,一來一往,省下至少六%的費用,等到解決資金缺口後,還可以原路匯回去。「這幫台商打開很多資金障礙,」劉芳榮說。

金融政策或許只開了一條細縫,以負面清單表列的商品與服務項目,進展就相對大得多。

除了前述的海鮮、進口食品,以及名牌奢侈品、名車等實體商品外,過去被禁止的教育、醫療等服務業,如今也陸續開放,英國著名貴族學校哈洛公學(Harrow School)、德國阿蒙特醫院等,皆以全外資的方式進駐自貿區。

上海台商協會副會長李政宏認為,未來台商將有更多服務業的商機,不再局限於貨物貿易。而簡化通關流程、提升海關效率等優惠政策(詳見第七十七頁表),已讓許多進出口貿易商省下不少成本。

他指出,平均通關時間減少了,不要說農林漁牧等重視保鮮期的商品影響極大,就連對製造業來說,零件進口與貨物出口加快,也能強化現金週轉與降低庫存壓力。

上海自貿區任務是什麼?

以開放倒逼改革,改掉舊行政模式

這背後,反映的是「習李體制」的改革手法:以開放倒逼改革。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王新奎,在一場論壇中提到,中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後,許多地方已進入「深水區」,很難像過去一樣,從底層推動革新,而是需要反過來,先形成大環境、大氣候,一旦開放趨勢像黃浦江一樣洶湧的時候,許多改革自然會被推著走。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速度超乎我們想像,再不加緊跟上,我們很可能會被邊緣化!」王新奎說。

這就說明了,為何一週年來外資企業在上海還看不到太多具體成果,但第二批的自貿區申請試點名單已箭在弦上。其中沿海三大區域:天津、福建、廣東呼聲最高。

如同上海的定位,是以金融改革為主題,要在二○二○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另外三個自貿區也各自具備戰略位置,其專業性將比上海更為明顯。

以天津為例,做為北方第一大港口與重工業中心,對應到的是日本、韓國兩大東北亞經濟體;廣東位居珠江三角洲要衝,肩負統合粵、港、澳,對應東南亞經濟體的重任;福建則是面對台灣的第一經濟戰線,未來強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所有創新做法都會在這裡進行。

一條以上海為中心,涵蓋整個東亞經濟圈的海上絲綢之路隱然成形。

習宣稱的「豐碩成果」在哪裡?

上海做樣板,讓自貿區全中國開花

只單看上海一年來的發展,自然看不出端倪,如果把眼光與格局拉高到整個中國的國家戰略,就能明白習近平眼中的「豐碩成果」,以及李克強口中的「大未來」是指什麼。

「要解讀中國,看的絕對不是經濟數字,而是領導人的方向、決心與行動,」在中國扎根二十年的劉芳榮觀察。習近平上任以來,展現強烈的變革企圖心,如同當年鄧小平推動的深圳改革,自貿區是習近平的歷史定位之作,有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壓力。在此脈絡下,今天的自貿區極可能就是明天的中國。

雖然上海自貿區活躍度降溫,有關自貿區的政策卻越開越大。當自恃為亞洲老大的中國,都急著要打破傳統的金融與服務貿易壁壘,與世界接軌,台灣必須用同樣開放的思維,突破對中國排斥的心理障礙,找到互補之處,成為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否則被邊緣化只是遲早的事。

【延伸閱讀】

自貿區下一步!從天津到廣州,串起「海上絲路」

——中國4大自貿區戰略圖

=======================

北方製造業重鎮 天津

-------------------------------------

‧主打跨境租賃(大型設備)、離岸金融;統籌京、津、冀經濟區,對接韓國、日本

‧牽動東北亞GDP逾193兆(含日本153兆元,韓國40.6兆元)

=======================

長江三角洲核心 上海

-------------------------------------

‧推行簡化政策、金融開放、營業項目負面表列等;是RCEP 16國樞紐(指東協10國與中、日、韓、紐、澳、印度)

‧牽動東南亞、東亞、大洋洲國家GDP逾718兆

=======================

兩岸經貿往來前線 福建

-------------------------------------

‧主辦兩岸跨境人民幣業務,貿易全面開放;吸納台灣資金、人才與服務

‧牽動台灣GDP約15兆主要影響人流、金流、物流

=======================

珠江三角洲經濟中心 廣東

-------------------------------------

‧貨貿與服貿自由化,涵蓋金融、法律、會計與諮詢服務創新;強化港、澳、金融服務,對接東南亞各國

‧牽動東南亞GDP逾74兆(含港澳約10兆,越、泰、馬、菲、緬、寮、印尼約64.3兆)

-------------------------------------

資料來源:中國媒體、世界銀行 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

4大創新模式,將複製到全中國

——上海自貿區1週年成績單

=============

更簡化!

--------------------

加快註冊手續

‧手頭沒資金也能先登記再補繳,所有流程2天內就完成

(註冊企業達1萬2,266家,其中外資1,677家,比1年前高出10倍)

--------------------

加速海關流程

‧推14項監管服務創新制度,簡化海關、航運、物流行政程序

(通關時間縮短,物流成本節省10%)

=============

更開放!

--------------------

營業項目負面表列

‧只要不在明列禁止清單上的項目,都可開放,如醫療、教育、電信

(首波列出190條,1年後再減少到139條)

--------------------

增設金融機制

‧增開FT帳戶、雙向資金池業務,成立上海黃金國際板,未來將成國際金融中心

(新設立的持牌金融機構達88家,金融資產總額達人民幣1,772億元)

--------------------

整理:林俊劭



從我的 iPad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