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美股IRBT Zinio Reader: 全球每兩個掃地機器人,就有一個是他做的 iRobot 執行長:用機器人改變人類生活 比賺錢更重


psc.102@uni-psg.com 歡迎光臨Business Today 今周刊 Zinio,期待與您分享佳作!

革命性的閱讀體驗。
盡享數位體驗: www.zinio.com

全球每兩個掃地機器人,就有一個是他做的 iRobot 執行長:用機器人改變人類生活 比賺錢更重



全球每兩個掃地機器人,就有一個是他做的

iRobot 執行長:用機器人改變人類生活 比賺錢更重要

機器人對多數人來說,是這兩年才紅的產品,

Google做機器人、蘋果也談機器人,連鴻海與日本軟銀都在開發機器人;

但對全球最大消費機器人公司iRobot執行長安格爾來說,

機器人則是他24年來始終堅持的夢想。

距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三十分鐘車程的地方,外頭草坪鮮綠如茵,一台戰地用的掃除地雷機器人,正在上頭快速爬行著;走進建築物,踏入長廊便有一個即時視訊機器人迎面而來;地上則有掃地機器人正在工作著。這裡是全球最大消費型機器人公司iRobot位在美國麻省的總部。

「現在,是發展機器人產業最好的時機。」iRobot董事長兼執行長安格爾說這句話時,比任何時候都還興奮。對於被美國《Fast Company》雜誌選為最有創意的機器人公司,或被納入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Robo-Stox ETF),對安格爾來說都是他在追逐夢想過程中的附加榮耀。

《星際大戰︾,啟發創業夢

找資金到處碰壁 只好妥協做軍事機器人

促使安格爾在過去二十四年來努力不懈的,則是他踏入機器人領域的初衷——打造一個能夠與人類一起生活的機器人。

一九九○年,多數科技廠都將眼光放在桌上型電腦的時代,卻有三位MIT畢業生決定創立一家機器人公司,理由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就是想要打造電影《星際大戰》裡頭,一模一樣的R2-D2機器人。」iRobot創辦人之一的格雷納(Helen Greiner)說,憑著這個天真念頭,兩位同學加上他們的指導教授,創辦了iRobot。

說來容易做則難。當科幻電影裡的機器人要走進真實世界,技術的瓶頸、研發的資金,都是艱難的考驗。「我們一直知道,機器人是一個很龐大的夢想,必須有很多科技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安格爾坦言,iRobot成立前八年,連一個外部股東都沒有,他們帶著厚重資料去創投敲門,只求有十五分鐘簡報的機會,但就是沒人願意聽他們說。

為了讓公司生存下去,他們只得把電影裡的機器人暫擺一旁,一定要先做出「賣得掉」的產品。負責軍事機器人的iRobot主管回想,在二十年前,只有國防軍事單位才會有機器人需求,一般家庭根本不會想買機器人。於是,軍事機器人成了他們與現實妥現的第一個讓步。

沒有太酷、時尚的設計,看起來只是一些奇怪齒輪、輸送帶的機械組合,上頭配載視訊攝影機(與電影裡完全不同),眼前這個機器人叫作PackBot,「它看起來很陽春,但九一一攻擊事件發生時,我們就是派PackBot進到世貿中心搜索。」iRobot主管說,當時軍事機器人用途不多,大概只能偵測敵情、掃除地雷等;直到後來,軍事機器人開始投入救災,就連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福島核電廠出事,iRobot還把機器人從美國送到日本協助救災。

最危急時,台灣人提供金援

花了十四年 終將掃地機器人推向市場

除了軍事用途的機器人之外,iRobot還做過許多產品,例如替玩具公司生產會說話的洋娃娃。直到他們遇到第一個願意聽他們談機器人,也相信有朝一日機器人會改變人類生活,進而成為iRobot第一個外部股東後,iRobot才算站穩腳步。而這位慧眼獨具的投資家,就是智融美洲公司董事長莊人川。

「我去向他們做了簡報,Ronald(莊人川)、George(宏碁董事長黃少華)與Steve(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是第一次有人點頭對我們說yes,認同我們的想法。」安格爾有些激動地說,在他們快走到被現實打敗的臨界點時,是台灣拉了iRobot一把。

有了台灣金援,安格爾開始更放心地大展身手,掃地機器人Roomba的出現,更成為安格爾與iRobot最大的轉捩點。

「Roomba是一個突破,讓我們在消費型機器人上,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就。我們終於發現,在家庭領域裡,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安格爾說。掃地機器人點子是在餐廳發想的,靈感來源很簡單,人類不想做的事,那讓機器人來做。

但擁有一個好的點子,到做出產品、商品上市銷售是截然不同的事。「從我們坐在餐廳想到這個點子,到真正做出來(掃地機器人),中間隔了十四年。」安格爾笑了笑,「我們有很廣的視野,明白機器人這個產品需要時間才辦得到。」

安格爾的掃地機器人,沒有「人型」,卻能替人類做完掃地工作,這與人們對「機器人」的想像不同。在Roomba銷售初期,遇到不小的市場阻力。Roomba台灣代理商來思比董事長蕭瑞洋就說,「當時我們標榜是掃地機器人,可是消費者會質疑我們,Roomba圓圓的,哪算是『機器人』?」

「Roomba的出現,讓消費者開始初嘗機器人帶來的便利性,不想做的工作就交給機器人。」負責Roomba系列產品的iRobot產品經理麥錫夫說,在掃地機器人之後,他們繼續在家庭生活裡找靈感,「還有哪些工作可以交給機器人來做?」

從掃地、拖地、清洗游泳池到打掃雨溝,iRobot無所不用其極地將各式各樣機器人導入家庭。可是,這對安格爾來說,遠遠還不夠。

老人照護,是下一個目標

病人透過視訊 醫生就能看診開藥

「從我們發想出掃地機器人的點子,做出第一台到銷售上市,已經十幾年,掃地機器人雖然在生活上扮演重要角色,在許多國家的銷售都是第一名;可是,今天的科技已經與十年前很不一樣了,我們現在有更好的工具可以研發更好的機器人。」安格爾說。

就拿人口老化問題來說,「美國每年必須撥出一八%的預算投入醫療照護,很多先進國家都與美國一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關鍵在於如何照顧這些老人。」安格爾直言,這個數字不斷在成長,但問題是,經濟成長速度卻遠不及老年人口的增長。「除非,我們讓醫療機器人來做這件事,讓醫療機器人居家照顧老人。」

隨著電腦、智慧型手機快速發展,機器人公司有更好的工具,能開發出功能更強大的機器人。例如,老年人無法長途跋涉到醫院就診時,便能透過醫療機器人,與醫院的醫生進行視訊,心跳、體溫、脈搏等數據還能即時傳回醫院,醫生開立處方箋後,再將藥宅配到病患家。

這個想像並非遙不可及。事實上,iRobot去年底與思科合作,推出第一個視訊機器人,就是應用在企業裡,讓視訊機器人可以巡視產線、代替主管開會。下一步就是讓這些視訊機器人進到醫院,讓醫生不用到偏鄉,一樣也能幫病人看診。

做這些產品對安格爾來說,並不是為了賺錢,就像他一貫堅持iRobot生產的是能改變人類生活的消費型機器人,而不是高利潤的工業機器人。

「我的初衷是創造一個可以打理我們日常生活的機器人,這就像我們小時候看到的卡通一樣,所以我們創造Roomba去解決人類生活問題,這是我選擇的,聚焦在消費型機器人。或許對別的公司來說,工業用機器人是他們的策略方向。」此刻安格爾的眼神裡充滿了堅定。

不忘初衷,正面迎向挑戰

即使睡得少、賺得少 也甘之如飴

安格爾特別分享了一個小故事,那是十四年前,他接受《華爾街日報》記者採訪時的一個插曲,當他卯足勁向記者大談機器人產業,記者打斷他反斥:「一家公司並不等於一個產業好嗎?」時至今日,這個場景猶在眼前。

今天,從Google、蘋果、鴻海到軟體銀行,各家大廠無一不想搶進機器人產業,可是安格爾沒有半點退卻,原因很簡單,機器人產業比起其他產業,是很不一樣的。「做一款軟體,在產品上市前,你可以透過模擬使用者環境,百分之百掌握使用者的使用情形;而做一款機器人,無法預期消費者的使用環境,大約只有五%的功能可以事先模擬,機器人又必須在任何環境、任何地方都能工作,所以困難度是截然不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iRobot投入機器人產業二十四年來,始終走得這麼辛苦,即使他們已經靠著一款掃地機器人,成功將年營收從一千兩百萬美元,推升到超過四億美元,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卻還是不夠。

問安格爾為什麼對機器人這麼堅持?他笑了笑,「因為它很酷!」他說,如果去問每個三歲小孩,他們想要怎麼樣的機器人?他們會給你各式各樣的答案,描述他們想像的未來,「機器人讓我們的生活更好。」

只是,目前人類生活距離這些想像仍然有極大落差,「我的初衷就是要去接受這個挑戰,即使這個過程中我們睡眠很少、工作很多,賺的沒有太多,但這個任務讓我們很興奮,這是我們真的很想去做的事。」

或許,就是安格爾對機器人的這股熱忱,才得以讓iRobot穩坐全球消費型機器人龍頭寶座;也是這股熱忱,才讓他在過去二十四年來,始終堅持自己對機器人的夢想。

安格爾(Colin Angle)

出生:1967年

現職:iRobot董事長兼執行長

經歷:iRobot創辦人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電腦資訊碩士

iRobot

成立:1990年

市值:10.4億美元

主要業務:家用與軍事機器人

成績:全球最大的消費型機器人公司,掃地機器人擁有全球50%以上市占率

近三年營收

2011年

4.66

億美元

2012年

4.36

億美元

2013年

4.87

億美元

他的機器人公司 全球最創新

──《Fast Company》選出5大創意機器人公司

iRobot

打造人類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從Roomba到最新的視訊機器人,落實機器人走入人類生活的想法。

Google

購併波士頓機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要讓機器人改變世界。

Touch Bionics

用手機就能控制機械手臂。

Northrop Grumman

用無人飛機改變領空權。

Rethink Robotics

打造與人類一起工作,且具學習能力的工業機器人。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雜誌,2014年



從我的 iPad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