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KO.us:1.5%
Ø 可口可樂公布,第2季獲利超越分析師預期水準,每股經常性獲利1.22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1.19及高於去年同季的1.2美元
l JNJ.us:+1%
Ø 第二季獲利YOY下跌50%,但是若扣除一次性的項目,第二季獲利為1.3元,較分析師預估的1.29元高。
Ø 一次性的項目中,主要跟資產減損、訴訟費用有關。
Ø 在美國,大型的公司通常訴訟不斷,嬌生也不例外,通常公司也會針對訴訟的賠償金進行準備,因此市場對訴訟需要賠錢的訊息,通常無反應。
Ø 此外,商周曾有一篇文章講嬌生的因產品瑕疵,迅速道歉,贏得消費者的肯定案例。
完美道歉:嬌生千面人事件 全面回收,損失一億美元
這件危機,看出一位企業家的格局。
一九八二年,Tylenol止痛藥(非常暢銷的止痛藥,去美國必買)是嬌生的明星產品,貢獻年度毛利一七%,在全美市占率高達三五%。但九月份,一位芝加哥家庭主婦猝死,皮包中有六顆Tylenol膠囊,四顆含氰化物。接著,又有六位芝加哥民眾因服用該藥品死亡。
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後發現,該藥係遭千面人下毒,責任不在嬌生。因為病例僅侷限於芝加哥,嬌生不需過度反應,也不需將該藥品全面回收。但親上火線的柏克決定承擔所有責任,因為,不能再有一人因為嬌生而喪命。
柏克親自上媒體,以藥品的包裝不夠安全,讓歹徒有機可乘表達歉意。他更將藥品全面下架,成立八百條消費者諮詢專線、利用媒體或廣告呼籲民眾不要服用該藥品、發出五百萬封電報給醫生等團體告知檢驗結果……。這個動作,至少讓嬌生帳面上損失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二億七千萬元)。然而,危機過後的半年,這個原本被預言將消失的產品,在重新更改包裝方式後,在市場上贏回原來的市占率。
對柏克來說,天平的一邊是上億美元的損失、無法預期的市值滑落、董事會的壓力;天平的另一邊則是無形的人命、商譽。天平的兩邊孰重?柏克受到軍人父親的高道德標準,與早年在哈佛的MBA道德教育很深的影響。他說,「我們不管做什麼,都不斷的被提醒要有道德標準——做決策時,道德價值的重要性。」
深度的道歉策略讓嬌生因禍得福,大幅提升了商譽價值,並凝聚員工對嬌生信條的共識,更因此獲得當時總統雷根的公開讚揚。事實上,後來嬌生在回收藥品中,又查出七十多顆遭下毒的膠囊。這個案後來被列入哈佛教案。
l GS:+0%,
Ø 公司公布季度獲利,每股獲利1.78美元,較去年同季的1.85元衰退,但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17美元。
Ø 另,華爾街日報說,高盛將強化私人銀行服務
Ø 在2008年,巴菲特曾經投資高盛的特別股,當時高盛係以私募型態提供給巴菲特,股利10%,且於2011年再以溢價面額10%收回,投資這種特別股才有賺頭,可惜私募不是人人可以參與。
Ø 此外,公司的盈餘本身就波動較大,在2002~2007年之間,公司的EPS呈現快速上升的型態,我想跟資本市場大好跟投資銀行的業務型態較為積極有關。
Ø ROE在2007年以前也快速飆升,但海嘯之後,ROE及淨利就不如海嘯前的水準。同樣的,高盛在這幾年同樣有去槓桿化,但淨利則是主要ROE低落的原因。
Ø 從財報上更可看到,公司短期投資及長期投資部分都較2007年時分別少了20%及50%,以往借重的投資收入當然會下降。
Ø 此外,高盛的負債結構跟商業銀行還是很不同,商業銀行的負債主要來自於存款,但高盛則只有部分來自於客戶存款。
Ø 若看收入面結構,WFC主要來自於利差收入跟手續收入(分別佔營收約50%及40%),但高盛則是利差、交易所得及手續費收入分別佔15%、35%、50%,顯示還是需要依靠資本市場操作及承銷收入或未來的私人銀行手續費收入,當然EPS波動會較大,股價波動亦較大。
l 摩根士丹利下修美汽車業EPS
Ø 汽車股持續前景被下修,並調降GM的EPS預估到每年獲利3.25元,FORD年度獲利到1.26元。
Ø 不過在2012/3巴菲特宣布投資通用汽車1000萬股,當時股價約在24元,目前GM股價來到19元左右。
Ø 巴菲特葫蘆裡賣甚麼藥?汽車股應當是屬於
Ø 從數字來看,福特負債比90%,GM則是75%,負債仍很高,但這三年來,這兩家公司都想還掉負債,有在作,但還的速度極慢。
Ø 不過若看營業現金流量,或許可以看出端倪。GM的負債約10年可由營業現金流量還清,福特則為15年(GM的數字還算合理),此外, GM的營業現金流量有較明顯的增強優勢。
Ø 若從本益比來看,GM約5倍,福特約6倍,猜想熟悉巴菲特應當認為通用汽車不會在破產,現在是汽車業景氣最低檔,股價低於內在價值,才會在這個時候買進。但或許要持股很久才看的到回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