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美股BKW 漢堡王 3G Zinio Reader: 第2名的漢堡王 當「品牌房東」淨利飆165%


psc.102@uni-psg.com 歡迎光臨Business Weekly 商業周刊 Zinio,期待與您分享佳作!

革命性的閱讀體驗。
盡享數位體驗: www.zinio.com

第2名的漢堡王 當「品牌房東」淨利飆165%



對手轉型》1.3萬家直營店賣到只剩50多家

漢堡王5年前被購併後,靠著砍成本、賣品牌,短期獲利衝高,

此做法引起麥當勞跟進,但激烈轉型之路,成果待檢驗。

麥當勞最新轉型計畫:出售直營店、收取加盟店權利金,它師法的不是別人,正是其對手、全球第二大漢堡連鎖店漢堡王(Burger King)。雖然掛著速食業名義,漢堡王近年來已轉型成出售品牌經營權、坐收加盟店收入的餐飲集團。這個轉變乃是漢堡王被私募基金購併後,財務操作的結果。

二○一○年,當今巴西首富雷曼(Jorge Paulo Lemann)旗下私募基金「3G資本」(3G Capital),以超過四十億美元購併漢堡王,這是當時史上最大宗的食品業購併案。雷曼當時做兩件事改造漢堡王:砍成本、賣品牌。

換老闆,把老品牌租給加盟店收租

雷曼向來擅長緊縮成本,其模式是「零基預算」(Zero Based Budget)——每部門年初預算歸零,須花錢的項目再提報。過去被雷曼購併的企業,如美國食品公司亨氏(Heinz)等,都曾被他大舉裁員、大砍支出。「成本就像指甲,要隨時修剪」是雷曼的座右銘。購併漢堡王後,雷曼的砍成本哲學,也貫徹到這家六十年速食業老店身上。

二○一三年,當時年僅三十出頭的史瓦茲(Daniel Schwartz)被雷曼的管理團隊任命為漢堡王第二十一任執行長。史瓦茲之前毫無食品業管理經驗,過去只在投資銀行、私募基金等金融圈工作;一開始進入漢堡王,只是擔任財務長。六十歲的老品牌,卻找三十歲的青年當家,《彭博商業週刊》的封面故事還譏為「漢堡王找兒童來經營」。然而正是這個「兒童」,啟動了漢堡王史上最激烈的緊縮成本改革。

在史瓦茲當執行長任內,漢堡王推出「再加盟計畫」,內容是修改加盟協議,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出售給加盟店,然後按收入抽成。在此思維下,史瓦茲大舉出售漢堡王在全球的直營店,並在中國、巴西等國大開連鎖店,以獲得穩定的加盟金收入。

二○一一年,漢堡王在全球尚有一萬三千家店面,三年內這些店絕大部分已被售出,去年擁有的直營店只剩五十家出頭,地點全在美國邁阿密總部。漢堡王將這些直營店當成試驗新產品,以及培訓主管的基地。

出售直營店的客觀結果,一是降低漢堡王的直接成本,讓公司不必再負擔這些店面的支出;二是讓漢堡王獲得穩定的加盟店抽成收入。這等於是漢堡王不再直接經營速食業,而是把品牌租給加盟店,然後收取租金,就像房東出租房子一樣。

漢堡王的財務結構變化,顯示其改造的效果:二○一一年,漢堡王來自餐廳經營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仍有七成,之後一路驟降至二○一三年不到兩成;同一期間來自加盟店和餐廳房地產收入的比重,則從不到三○%,大幅攀升至八○%以上。

砍九成員工,攢出的錢用來購併

除了棄直營、走加盟外,漢堡王也大砍內部成本,首先就是精簡人事。二○一○年十月,漢堡王被購併後,員工數由當時近四萬人,降至去年不到二千五百人。一是因為許多原本直屬漢堡王的員工,如今都歸各地加盟店管理負責;二是漢堡王也大舉裁員,許多被裁員的甚至還是中高階幹部。二○一○年十二月,漢堡王曾在一天內一口氣裁掉四百一十三名經理,當中絕大多數都是在邁阿密總部。

不只省「人」,還要省「事」。原本漢堡王高層專用的私人飛機被出售,每年舉辦的豪華城堡宴會也取消——該宴會辦一次要花上百萬美元。辦公室也由奢入儉,管理者鼓勵員工使用免費的通訊軟體或電子郵件,如此就不用花錢在手機和快遞上。

大砍成本使漢堡王財務數字亮眼:從二○一一年,也就是3G資本購併漢堡王後第一個完整年份,到二○一三年底為止,這段期間漢堡王的年營收腰斬一半,但同一時間淨利卻大幅成長約一六五%(詳見上右圖),關鍵就在於它的成本降更多。

二○一四年八月,漢堡王宣布購併有加拿大「國民品牌」之稱的咖啡連鎖店提姆.霍頓(Tim Hortons),計畫從單一品牌公司,轉型為旗下擁有眾多品牌的餐飲集團。漢堡王由「速食業者」轉向「品牌房東」,被華爾街譏為「只打財務算盤」,因為全權讓加盟店掛著自己品牌來經營,很難確保產品品質維持一定水準、品牌價值能夠不墜;但換另一個角度看,也可說是換來更多喘息空間。雖然將來結果未知,但起碼漢堡王做出了抉擇,並大膽前行。



從我的 iPad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