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認為市場具有效率性的人,都會反對採用動能型的趨勢交易
動能型趨勢是挑選過去一段時間具有動能的股票,繼續持有,期望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在學術上,動能型交易已證實有效的,雖然違反了效率市場的假說,但是卻是不可忽視的投資現象。
在1965~1989年有人作過研究,發現在美國,動能型趨勢確實存在,而該研究出現之後,越來越多人進行研究,發現不只在1965~1989存在,而是美國普遍存在,而最近的諾貝爾獎得主(Eugene Fama and Kenneth French)也發現,除了日本以外,其實市場、產業都有這種現象。如下,High Momentum的那群股票,在不同時間區段,都有報酬率高於低動能股票的特徵。
晨星認為最好的解釋就是行為財務學,包含以下:
l 投資人傾向堅持其想法,並選擇性對新的訊息採取正面解讀或較慢反應,如財報轉折效應持續。
l 從心智會計角度來看,一般投資人也傾向賣出贏家,買入輸家,使股價的反應變小,也就是說一旦趨勢形成,反應就會變小,使延續性增加。
而當短期動能型(通常為6m~12m)具有超額報酬時,價值型交易在3~5年的時間區間,也具有超額報酬。至於要如何選擇就看你是短期還是長期的投資者,當然有時候跟機構投資人對風險控管的臨界點也大有關系。
短期動能型的交易策略,會使波動性上升,通常年度的資產週轉程度會超過100%;此外當市場出現高波動時,短期動能型也往往會失效,如果是這樣,設計一個波動率觸發點,當波動率低於某些階段時,採用短期動能型交易是有意義的。(引伸在投資機構來說,以波動率來規範動能型交易額度,是較為科學的方式。)
不過吊詭的是,如果要買入短期動能型的交易策略的ETF,你必須是一個長期投資人,因為行為財務學偶爾會失效,但長期來看,行為財務學都將會影響投資人心理,進而影響市場。
美國有不少共同基金,但大多數單一申購金額都超過500萬美金(哇,這個門檻也太驚人,不過據說可以透過財務顧問的公司去買,門檻較小)
如果不要那麼麻煩,PDP.us就是一檔動能型交易策略的ETF,其廣泛性的挑選美國大型及中型的股票,然後選擇短期內最強的100支股票進行投資,並依照其強弱度進行權重配置,不過該ETF每季再平衡一次,當市場是起起落落時,這樣的反而讓策略無法貫徹!
此外,根據晨星的研究,一般在美國投資,可以選價值型及成長性股票,但是晨星認為可以用動能型交易策略來取代成長性,讓價值型與動能性搭配投資,因為夏普指數更高。
如下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