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c.102@uni-psg.com 歡迎光臨Business Weekly 商業周刊 Zinio,期待與您分享佳作!
革命性的閱讀體驗。
盡享數位體驗: www.zinio.com
14%日企贏家「斷捨離」經營學
為何日產汽車、朝日啤酒敢改革又成功?
過去二十年,真正成功改革的日企,少之又少,看這些公司領導者如何展現破壞現狀的決心。幫業務去蕪存菁,卡樂比甚至辦起「業務下架」會議!
過去二十年間,真正成功以改革帶動公司成長的日本企業,只占全體的一四%──這是今年九月,世界三大管理諮詢公司之一,與麥肯錫、波士頓齊名的貝恩策略顧問(Bain ;amp Company)所公開的數字。
貝恩定義的改革,是對購併以及事業資產組合積極重組的程度加以量化,並加上各公司的業績變化一併分析。在過去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期間,能夠兼具組織改革,又能維持業績成長的,在所有四百九十九家調查企業當中,唯獨七十一家而已。
例如,在七十一家之中業績第一的永旺集團(AEON),從一九九○年以後,便積極購併五十家企業,一路急速擴大事業版圖。排名第二的佳能(Canon),則是活用相機事業的光學技術,開拓出醫療器材的新領域。除了這些成功的例子之外,還有六十六家企業的改革是以失敗作收。
斷 過氣業務
不留戀!非核心的再賺也砍
「既沒成長意圖,地基持續下沉的企業增加,」貝恩會長火浦俊彥分析,其餘剩下七三%的企業,在過去二十年從不曾向改革挑戰。日本企業若要找回高度成長期的「改革力」,今後的經營之路,必定要大膽沿用三大改革法則:捨棄非核心能力事業、從外部招募管理人才、將改革訂為員工義務。
從經營學的角度來看,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把資源集中放在真正需要的事業。過去半世紀以來讓人印象深刻的企業改造,經營者最重視的莫過於「果斷的取捨」。
「只要是和公司願景『社會革新』相抵觸的業務,就該立刻捨棄出售,即使是賺錢的部門也一樣。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逆轉勝的方法。」帶領日立製作所V型反轉的最大功臣顧問川村隆說。
從二○○九年以來一路推動改革,好不容易才轉虧為盈的硬碟部門,最後卻還是以出售作結。向來處於獲利狀態的火力發電系統部門,也因為「難以在全球化的市場上孤軍奮戰」,決定與三菱重工業進行事業的整合,只把經營資源集中,投入在鐵道建設等符合社會革新的事業上。
一路看著日產汽車(Nissan)社長卡洛斯.高恩(Carlos Ghosn)成功改造了公司,副會長志賀俊之也同意這樣的說法。對於宇宙航空事業和堆高機事業等獲利中的業務,從二○○○年開始就陸續出售或與其他企業整合。高恩的理由是,只要集團把汽車產業視為核心產業一天,就必須將全部的經營資源集中於此,「否則將無法永續的在全球市場中保持領先。」
在許多無法成功推動改造的日本企業當中,都存在著共同的態度。「長期以來呈現虧損狀態的部門,為了不裁員,只要還有轉虧為盈的機會,就沒有必要放棄。」但是看在其他各國優秀的企業眼中,這種思維早已經是上個世紀的遺產。
面對競爭激烈的經營環境,若想要脫穎而出,就要「擁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對於不符合這個獲利模式的事業,即使目前處於獲利當中,也應該要斷然捨棄。」顧問公司經營共創基盤執行長富山和彥分析道。
捨 自家老臣
換高層!外部人決策更大膽
阻撓日本企業進行改造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經營高層的人才不足,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算單純。只要從外部網羅新的人才,並且給予「為所欲為」的管理權限即可。
從雷諾汽車轉任日產汽車社長的高恩,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另外,朝日啤酒前社長樋口廣太郎,也是從住友銀行轉換跑道,帶領朝日啤酒進行改造的成功案例。現任日本Yamato控股公司(黑貓宅急便總公司)社長木川真說:「正因為自己來自銀行界,才能順利的推動企業改造。」
成功領導者,不見得要從公司老臣拔擢而來。最近否定這種「土生土長主義」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日本卡樂比(Calbee)。
歷經伊藤忠商事、日本嬌生公司社長、繼而銜命改造卡樂比的松本晃,從二○○九年六月擔任卡樂比會長兼執行長以來,就致力於事業的聚焦與取捨。
「企業的目標不外乎創造營收與獲利,所有事業內容只要依循這兩項原則即可。但是在日本企業裡,卻多了許多不必要的事務,所以盡做一些沒效率的工作。」信守這個原則的松本,自從上任以後,就努力的執行「業務的取捨」。
在每年舉行兩次的「下架」會議中,所有經營幹部都將自己所負責的業務一字排開,由大家一起審視其必要性。一旦被認定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不一致的業務,就當場決定結束營業準備「下架」。
正因為是從外部空降的經營者,才能發揮如此大膽的改革效率。從松本上任五年以來,卡樂比的營收增加了四五.五%,將近兩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億元),營利率達到九.八%,是過去的三倍。
離 安逸組織
列考績!強迫員工想新點子
為什麼改革力會從日本銷聲匿跡?原因就在於整體社會變得生活富裕、進而失去了對於改變的渴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企業在過去二十多年來不斷的利用各種方法,就是希望能讓每一位員工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
績效獎金制度、扁平化組織、舒適的辦公環境等,結果卻依然無法推動企業改變。
究竟該從何下手?自從一九九四年,井上禮之接任日本大金工業社長以來,為了開發員工最大的潛力,便開始推動「人才活用經營」策略。他認為「安於現狀會讓組織陷入衰退,打造一個持續迎接挑戰的組織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換言之,當改變的必要性日漸式微的情況下,若想推動改革就必須要打造一個能夠自主、自律、持續進行改革的組織。
然而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讓職場負有進行改革的義務。三得利(Suntory)一直以來都把挑戰與變革當作每個員工的義務。除了持續推動「試試看」活動之外,每年還有「改革者試試看大獎」。
向來支持高恩推動改革、目前擔任由日產汽車與三菱汽車合組的NMKV汽車公司社長兼執行長遠藤淳一回憶道,「由上到下多層次管理的組織架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到了扁平化的組織架構下,一定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另一個值得參考的案例,則是專門生產液晶螢幕用濾光片材料大廠的日東電工。從五十七年前開始便在公司推動「三新活動」。從日常生活當中創造「新產品」、從產品中創造「新用途」、並且還要為了創造「新需求」而全體動員。
明文規定,在每一位業務人員的年度業績目標中,必須自我設定三新活動中要達成的目標比例,並且將成為上司考核績效的重要依據。實現三新成果是每一位員工的重要責任與義務,所以每位員工都為新點子絞盡腦汁。
「對於改革,最好先抱持著員工必定會反對的想法。現在的方式一定最好,最安逸的就是維持現狀,」本田汽車前社長川本信彥認為,也正因為如此,打造一個讓員工「樂於改變」的工作環境,正是公司經營者的責任。
(Nikkei Business (c) 2014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 Inc.)
【延伸閱讀】14%日企勇於改革,走出失落的20年—營收前10大的改革成功日企
一、改革成功:14%
1.永旺集團
2.佳能
3.東燃石油
4.麒麟(啤酒)控股
5.大和House工業
6.朝日集團
7.豐田自動織機
8.武田藥品工業
9.驪住集團
10.大阪瓦斯
二、改革失敗:13%
三、無改革業績尚可:28%
四、無改革業績下滑:45%
註:此為貝恩策略顧問針對499家日企所做的調查
資料來源:《日經Business》
翻譯:吳和懋
從我的 iPad 傳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